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重点以及当下的主要趋势如何?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重点以及当下的主要趋势如何?
文章图片
最近几年时间 , 国内外不断推出了新的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法规 , 以ISO10993-1:2009为基础 , 2016年6月16日美国FDA发布了FDAGuidance指南文件 , 2018年8月17日 , 国际标准组织委员会ISO发布了新的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ISO10993-1:2018 。
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以美国FDA生物相容性指南文件为参考重点 , 结合ISO10993-1:2018以及《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和审查指南的通知》(国食药监械[2007]345号)等文件 , 于2018年11月12日制定出了《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指导原则第1部分:总则(征求意见稿)》 。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重点以及当下的主要趋势如何?
文章图片
通过分析FDA、ISO及NMPA指南文件的更新内容 ,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对未来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进行总结 , 那就是未来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重点及未来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趋势变化:
1.生物学评价对象问题: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成品
以上评价指南适用的成品包括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无菌或非无菌医疗器械 。 综合考虑生产工艺、原材料成分、物理结构(大小、表面特性、几何构型等)、清洗灭菌处理工艺、预期用途等等 , 对于更加关键的无菌医疗器械有时甚至不能忽视产品内包装材料 。
对于药械组合器械的评价 , 不仅要按照前面的指南 , 还需进行附加或改进试验;会生成纳米材料或由纳米材料组成的医疗器械 , 其生物学评价还需进行特殊化考虑 。
以上指导原则对生物药品或制品的生物学评价不适用 。
2.设计变更后的生物学评价处理方式:重新进行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需要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贯串覆盖 , 如果产品设计变化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潜在风险 , 就要崇训对变更后的器械进行二次生物学评价 , 比如生产工艺的关键参数发生变化、产品的原材料供应商发生变化、产品的贮存和运输条件发生变化、产品的临床预期用途发生变化等 。
3.标准选择合适度:专标优于通标
针对性更强的专业标准应施用于特定类型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 。 例如牙科器械 , 在行业标准ISO7405/YY/T0127与通用标准ISO10993/GB/T16886的口腔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比较下应选择更合适的前者 。
4.评价要求:在看重试验的同时也注重结合现有资料
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评价包括对相关数据的审查 , 涵盖临床前数据和临床数据两方面 , 以及生物相容性试验 。 生物学评价重要内容之一是生物相容性试验 , 但并不是全部 。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指南表1和表2中的推荐试验并不是强制性要求 , 若满足以下条件:(1)在研器械材料的长期临床安全使用史在具体应用中有所体现且可论证;(2)现有数据表明器械的材料有良好的物理、化学表征 。 那么其可能不必再进行部分试验 。
另外 , 虽然由于临床研究的灵敏度及种属差异问题 , 使得生物相容性无法对临床资料进行评价 , 但是从中得出的器械临床研究经验可以作为下一代器械的生物相容性评价指标 。
不可忽视的是 , 制造商面临的极大挑战便是长期临床安全使用史的论证 。
5.生物学评价流程及方法:强调理化信息的收集
医疗器械的生物学通常会考虑原材料组成、添加剂、工艺污染物及残留物、可沥滤物、降解产物、其他组件及其在终产品中的相互作用、终产品的性能与特点、终产品的物理特性等 。 除此之外 , 还需根据具体产品的特定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 。
生物学评价途径分为以下步骤:收集信息 , 初步评估风险 , 原材料和添加剂 , 生产过程 , 已上市产品信息等;化学表征分析;毒理学风险评估 , 包括评估各化学组分的安全性 , 识别生物学评价终点GAP , 分析是否需要进一步动物实验;优化生物相容性测试方案即开展必要的生物相容性试验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