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亿斤粮乡兴起 江苏东海粮食生产实现19连增( 二 )


黄川镇素有“苏北米粮仓”之称 , 连续37年粮食产量保持亿斤以上 。 近年来 , 该镇为了提高水稻产出效益 , 大胆探索 , 将传统的水稻种植模式改造成“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稻虾共作模式” 。 目前 , 已形成5000亩稻虾共养基地 , 每亩增收近3000元 。
为了释放更多的富余劳动力 , 激励农民择业增收 , 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 东海县还积极走访种田能手 , 鼓励他们牵头承包农户的土地 , 在土地流转、贷款扶持、技术指导等方面 , 县乡村三级靠前服务提供支持 。
统计显示 , 12个亿斤粮乡镇 , 农户以每亩每年1200元租金租给大户种植 , 加上财政耕地保护补贴每亩120元 , 可每年每亩坐收1320元 。 农民进城到工厂打工 , 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 , 年增收60000多元 。 种粮大户和农户之间实现了双赢 。
平明镇年年丰家庭种植农场 , 共承包37户村民667亩农田 。 “今年水稻全部机插秧 , 平均亩产达1400斤 , 加上夏粮小麦 , 除去种植成本和每亩1200元土地租金 , 每亩纯收入在500元以上 。 ”年轻的农场主刘明明说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全镇像刘明明这样成规模的种粮大户先后涌现出30多家 。
如今 , 东海县已打造成淮沭新河、蔷薇河、国道、省道沿线4条“家庭农场示范带”和优质高效绿色农业长廊 。 12个亿斤粮乡镇共发展家庭农场740家 , 承包23250户农户的流转土地达60万亩 , 流转比例达72.3% 。
12个亿斤粮乡兴起 江苏东海粮食生产实现19连增
文章图片
资料图片:东海粮食喜获丰收 。 东海县委宣传部供图
向高质高效现代农业迈进
近年来 , 东海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高粮食品质、发展生态农业的重点工程来抓 。 今年 , 全县共投入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5.084亿元 , 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总面积达141万亩 。
在石梁河镇刘金村去年实施的农田尾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示范的基础上 , 今年 , 东海县又在房山镇实施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试点 , 在安峰镇沟渠护坡采用植草砖和生物毯 。 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 , 灌排系统逐步实现了生态化 。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 , 东海县积极推行农产品溯源化管理 , 提升农产品质量 。 目前 , 列入溯源化管理系统平台的农户达5500户 。 在溯源化管理项目区内 , 已使用有机肥150多万吨 , 削减化肥387吨 。
东海县还通过发放机械专项补贴资金等激励政策 , 加大农业机械化普及力度 。 今年 , 全县共发放购机补贴1.1亿元 , 发放机械作业补贴共4000万元 。 12个亿斤粮乡镇 , 从种、管、收到烘干 , 实现全程机械化 , 粮食生产成本每亩下降近200元 。 截至目前 , 全县粮食收种机械化率达100% , 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
农业高产 , 品种是关键 。 东海县农业部门每年指导农户引进优良品种10个以上 。 同时 , 选择土壤好、农业设施完善的高产田块作为良种繁育基地 , 今年 , 繁育稻麦良种50000亩 , 县乡农技人员提供全程技术服务 。
在驼峰乡麦坡村 , 麦苗已覆盖田间 , 一望无际的麦田像是翠绿的地毯 。 “今年小麦面积仍然保持在118万亩 , 全面推广淮麦33、烟农19等优良品种 , 为明年夏粮丰收奠定基础 。 ”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管乾介绍说 。
有了好“牌子” , 才能卖出好价钱 。 东海县先后创建了“东海大米”“石梁河葡萄”“黄川草莓”等6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 全县大米产业拥有24个无公害大米品牌、4个绿色稻米品牌 , 有机大米从每公斤16元卖到每公斤30多元 。 平明镇获批全省首批“味稻小镇” , 该镇“晶谷子”牌大米荣获江苏省第四届“华西杯”江苏好大米品鉴推介会特等奖 。 目前 , 全县创建绿色、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65.4万亩 , 从事稻米加工企业达100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