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亿斤粮乡兴起 江苏东海粮食生产实现19连增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苏频道
初冬时节 , 走进江苏省东海县的田间地头 , 麦苗长势喜人 , 给冬日的田野带来了勃勃生机 。
在平明镇老庄专业合作社 , 种粮大户忙碌着运送稻谷烘干——烘干后进仓——再卖到大米加工厂 , 加工后销往山东、天津、苏南等地 。
一派丰收之后的繁忙景象 。
12个亿斤粮乡兴起 江苏东海粮食生产实现19连增
文章图片
资料图片:东海粮食长势喜人 。 东海县委宣传部供图
粮食生产连续19年实现丰产丰收
在今年遭遇夏季持续高温和秋季冷空气的影响下 , 东海县仍然实现秋粮丰收 。 数据显示 , 全县收获水稻97万亩 , 总产达11.8亿斤 , 比去年增产3.3% 。 全年粮食总产突破25亿斤 , 比去年增产1.58亿斤 。 至此 , 粮食生产实现“19连增” 。
12个亿斤粮乡兴起 江苏东海粮食生产实现19连增】实现粮食持续增产 , 东海县“12个亿斤粮乡”功不可没——
上世纪80年代 , 东海县东部产粮大乡平明、浦南、房山、张湾、黄川、安锋、驼锋等7个乡镇就相继突破了年产亿斤粮大关 , 当时全国10个亿斤粮乡东海占7个 。 其中 , 平明镇为全国首个“亿斤粮乡” 。 进入本世纪以来 , 先后又有桃林、石榴、白塔埠、青湖、温泉、曲阳等6个乡镇跃入亿斤粮乡行列 。 至此 , 全县19个乡镇已有12个亿斤粮乡 。
近10年来 , 这12个亿斤粮乡镇在106.39万亩耕地上 , 平均每年生产粮食近20亿斤 , 每年向国家和社会贡献粮食16亿斤以上 。
多年来 , 东海历届县委县政府牢牢守住粮食面积和产量两条底线 , 一张蓝图绘到底 , 不断加大政策引领、资金投入力度 , 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先进行列 。 先后荣获全国农业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
东海县拥有“百库之县”之称 , 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兴水利 , 全面实施旱改水工程 , 形成了完善而高效的排灌系统 , 农业基础条件好 , 粮食生产旱涝保收 。
为了不断提高粮食产量 , 东海县从早期的低产田改造、分片开发“丰产田”“吨粮田”到现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 粮食产量一步一个台阶 。 平明镇作为当年全国首个亿斤粮乡 , 今年粮食总产已突破了3.3亿斤 , 提高了3倍以上 。
12个亿斤粮乡兴起 江苏东海粮食生产实现19连增
文章图片
资料图片:东海粮食喜获丰收 。 东海县委宣传部供图
走出“增产不增收”怪圈
东海县农业生产历史上也有过“痛点” 。 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 一度出现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 , 不同程度影响了农民种田积极性 。
为走出这一怪圈 , 该县先后采取了保护价收购、加大补贴力度、推广优良品种、发展龙头企业等一系列措施 , 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品牌强农、产业富农战略 , 想方设法帮助农民提高收入 。
“农业生产必须在充分保障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基础上 , 大力发展乡村产业 ,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 逐步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 。 ”连云港市副市长、东海县委书记宋波说 。
在“十三五”脱贫攻坚伟大进程中 , 东海县平均每年发放粮食生产政策性补贴3亿元、农业项目专项资金2.5亿元 , 扶持农业生产 , 增加农民收入 。 全县农村贫困人口30368户、84042人 , 2019年提前一年全部实现脱贫 。
为了不减少粮田面积 , 该县制定出台激励政策 , 鼓励镇村开发荒山荒地发展设施果蔬种植 , 开发荒滩荒水发展水产养殖 。 曲阳镇利用原有鱼塘、低洼地建设千亩“渔光互补”项目 , 实现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