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预后评估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二 )


2.1.2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 CTP)是一种易获得、可重复的定量成像技术 , 可以快速评估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态[19] , 研究指出CVST急性发作的几个小时后即可观察到脑灌注的异常变化[20] , 反映了静脉充血和脑血流减少 , 这在永久性脑实质损伤发生之前是可逆的 。 Gupta等[19]在20例CVST患者的CTP图像中观察到闭塞静脉窦邻近脑组织的灌注异常及治疗后脑组织灌注恢复正常的情况 , 提出相对脑血流量>60.5% , 相对脑血容量>75.5%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148.5%的大脑区域预后良好 , 证明CTP可用于CVST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 。
2.1.3 磁共振成像
(1) T1WI、T2WI:T1WI、T2WI具有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等特点 , 是目前检测CVST继发脑实质病变最敏感的技术 , 检出率约57%[17] , 其中不伴出血的脑水肿检出率约25% , 而合并颅内出血及水肿的检出率高达40%[17] 。 CVST的脑实质病变多位于与特定静脉窦相关的非动脉供血区[21] , 如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多造成矢状窦旁额叶、顶叶的出血及水肿;横窦血栓形成常导致颞叶、枕叶的病变;Galen静脉或直窦血栓形成多累及包括双侧丘脑的深部脑实质[22] , 病变以血管源性水肿为主 , 在T1WI上示斑片状低信号 , T2WI上示高信号 。 而皮质静脉、右侧横窦及乙状窦血栓形成常导致脑出血[1] , 亚急性期颅内出血在T1WI上示高信号 , 具有诊断意义 。 因此建议使用MRI对伴有脑实质病变的CVST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
(2) SWI:SWI具有检测血管内脱氧静脉血和血管外血液物质的能力 , 能够可视化脑静脉的解剖结构 , 识别磁化率的细微异常[3,14] , 对于检测脑出血和临床无症状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 , CMB)明显优于其他MR序列 。 同时 , SWI能够显示梗阻附近扩张的引流静脉及治疗后扩张静脉逐渐恢复正常的动态化进程[20] , 提供静脉变化的动态信息 。 因此 , 通过显示颅内出血及静脉瘀滞的动态变化 , SWI有助于早期评估CVST的脑继发性病变并进行疗效评价 。
(3) DWI:DWI能够检测组织中水分子扩散状态 , 鉴别血管源性水肿和细胞毒性水肿 。 与动脉卒中相反 , 静脉性脑梗死可能是完全可逆的[24] , DWI高信号是血管源性水肿发展为不可逆的细胞毒性水肿的最早迹象 , 可能导致永久梗死或出血转化[8] 。 因此通过DWI信号确定疾病阶段并尽早治疗 , 有助于CVST患者的症状恢复及良好预后 。
(4)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rterial spin labeling , ASL):ASL是一种利用动脉血液中水的氢质子作为内源性对比剂实现脑血流成像的功能磁共振技术 , 与其他检查方法相比较 , 具有无电离辐射、不依赖示踪剂、可定量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 CBF)、成像时间短及可重复性高等优点[25] 。 Kang等[26]观察了13例CVST患者的ASL图像 , 发现10例伴有脑实质病变的CVST患者的脑灌注减少 , CBF值明显低于对侧正常脑实质 , 而其余患者则无灌注改变 。 这些结果表明 , 伴有脑实质病变的CVST患者的脑灌注减少;未发生脑实质病变的CVST患者可能处于静脉性脑梗死的早期阶段 , 此时静脉床顺应扩张尚可维持静脉压力和脑灌注 , 尽早治疗可预防继发性脑实质病变的形成及进展 。
在CVST患者发生永久性脑损伤之前 , 其继发的脑实质病变可能是可逆的 , ASL能够提供CVST治疗前后脑灌注的动态变化 , 实现对患者的疗效评价 , 同时无创、可重复性使其在患者的术后随访等方面有更广泛的应用 , 为患者的预后评估和术后随访提供了新的影像学手段 。
(5)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black-blood thrombus imaging , MRBTI):MRBTI是一种基于快速自旋回波及梯度反射回声的重T1加权直接血栓成像技术[27, 28] , 通过抑制血流、管壁及周围脑实质的信号 , 实现血管腔内不同时期血栓的直接成像[29] 。 富含脱氧血红蛋白的急性期血栓在MRBTI上表现为等信号 , 高铁血红蛋白可显著缩短T1信号 , 使亚急性期CVST表现为高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