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安全|冯唐做客柳智宇直播间:如何从“玻璃心”“冷漠脸”到心理安全?

“工作和生活中,我该如何避免‘玻璃心’?”“如何恰当地保持社交距离又不至于变成‘冷漠脸’?”……昨晚,华夏心苑联合创始人柳智宇在自己的微信视频号上开展了以“强悍玻璃心,融化冷漠脸”为主题的直播,详细解读了日常社交场景中出现的心理安全问题与应对方式。
心理安全|冯唐做客柳智宇直播间:如何从“玻璃心”“冷漠脸”到心理安全?】应柳智宇邀请,诗人、作家冯唐在八点半空降直播间,两人从自己的体验出发,深入探讨了社交中的心理安全问题,妙语连珠、火花不断,引发了数万名网友的强烈共鸣。
直播伊始,作为一个新概念,“心理安全”的提法引发了网友的好奇。柳智宇解释,心理健康与心理安全是从两个不同的视角看待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是主观的个人化问题,而心理安全不仅包括个人内在的调节,更包含客观的外在环境影响。”他强调,心理安全在当下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需要社会共建的集体命题。
心理安全|冯唐做客柳智宇直播间:如何从“玻璃心”“冷漠脸”到心理安全?
文章图片
冯唐自认“玻璃心”:“‘玻璃心’帮助了我的成长”据悉,本次直播“玻璃心”和“冷漠脸”的主题由冯唐提议,冯唐坦言其中理由,“我自己就是个‘玻璃心’,其实作家诗人大都是‘玻璃心’。”
“相对敏感才会有感触,有‘肿胀’才会有表达”,冯唐自嘲地说,认为“玻璃心”帮助了自己的写作与成长,“‘玻璃心’让我收获到了很多细微的信息,让我更清晰地洞察社会人情世故。”
在柳智宇看来,无论是“玻璃心”还是“冷漠脸”都是一种防御机制,是社交中自我保护的意识以及分寸感的体现,也是社交中心理安全状态的外在表现。“玻璃心”意味着我们没有有效的方法去保护心理安全,而“冷漠脸”则是采取不恰当的方式,对心理安全的过度保护。面对网友提出的如何判断自己心理安全状态的问题,柳智宇也推荐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试方式来帮助网友更了解自己。
两位嘉宾对“玻璃心”这种社会心理现象的理性评价与剖析,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共鸣。一些网友表示自己的高敏感体质被“看见”,也能从中正视这种特质潜在的正面力量。
 
如何克服“玻璃心”玩转社交?柳智宇、冯唐现场支招“讨好型人格怎么办?”“特别在意领导的看法怎么办?”“父母价值观不同伤害了我怎么办?”……
面对直播间网友纷纷地疑问,柳智宇一一进行了解答,他建议广大粉丝,面对自己可能的“玻璃心”,首先要做的是关注自己,懂得自己的诉求、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给自己认同感;其次,改变别人往往比改变自己痛苦,要分清哪些是别人的想法,哪些是真实的情况;最后,还要学会表达与沟通,学会彼此尊重。
心理安全|冯唐做客柳智宇直播间:如何从“玻璃心”“冷漠脸”到心理安全?
文章图片
作为职业经验丰富的“过来人”,冯唐抛出大量实证和金句与柳智宇的观点隔屏唱和。他直言,获得强大内心的方法就是多积累。“无论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是跟随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要多实修,少空想,只有内心的积累足够稳固,才足以强大淡定。”他还以《红楼梦》中的人物林黛玉为例继续解释,“林黛玉是自怨自艾,越陷越深,但事实上安全感只能是自己给自己的,我们不能因为过往的经历就认定了自己的‘人设’,从而不思进取。”
随后,冯唐强调了他常用常新的“九字真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不着急”是指对待时间的态度,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事物的转变;“不害怕”是指对结果的态度,害怕失败,不如多做事前风险防范与沟通;“不要脸”则是只对评价的态度,受到褒奖不得意,遭到语言攻击不上心,最终我们才能做到“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