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二次感染”!沈阳市疾控专家最新解读!

什么是“二次感染”?
“二次感染”发生概率是多少?是否更加严重?
……
事关“二次感染”!沈阳市疾控专家最新解读!
文章图片

事关“二次感染”!沈阳市疾控专家最新解读!
文章图片

事关“二次感染”!沈阳市疾控专家最新解读!
文章图片

12月21日 , 沈阳市疾控专家对市民关心的“二次感染”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读
事关“二次感染”!沈阳市疾控专家最新解读!事关“二次感染”!沈阳市疾控专家最新解读!
文章图片

什么是“二次感染”?
“二次感染”是指一个人被新冠病毒感染后 , 已经彻底康复 , 然后再次被新冠病毒感染 。
如何确定是“二次感染”?
不同国家或地区针对二次感染的定义不同 , 但基本条件都是确诊后要间隔一段时间 。 比如 , 欧洲疾控中心认为 , 只有当首次感染的病毒完全清除 , 并且有足够的时间产生免疫反应时 , 才能诊断为真正的二次感染 。 英国定义二次感染的间隔至少是90天 , 美国则是间隔60-90天以后 。 二次感染需要结合症状体征、临床表现、免疫反应、基因测序等多项指标综合判定 。
“二次感染”的发生概率?
二次感染的发生概率主要与人体免疫水平和病毒株变异有关 。 抗体等免疫反应指标越高 , 病毒株变异越小 , 二次感染的发生率越低 。 当前研究显示 , 相较于早期变异株 , Omicron导致的二次感染要略高 。 但总体来说 , 短时间内发生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 。
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 , 未接种疫苗者初次感染非Omicron株后 , 在开始随访后第135天 , 二次感染OmicronBA.1或BA.2的发生率约为1.1%;初次感染OmicronBA.1或BA.2后 , 二次感染BA.4和BA.5变异株的发生率约为2.1% 。 韩国一项研究显示 , 2022年初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 , 韩国的二次感染率较Delta变异株流行期间有所增加 , 但随着人群免疫水平的提高 , 同种变异株导致的二次感染发生率有所下降 。
事关“二次感染”!沈阳市疾控专家最新解读!
文章图片

如何区分
“复阳”与“二次感染”?
“复阳”是指感染者症状基本消失 , 达到出院标准之后 , 再次检测发现核酸呈阳性 。 “复阳”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 , 且基本没有传染性;而二次感染相当于一次新的感染 , 是痊愈后的再次感染 , 一般来说 , 可有临床症状出现 , 并且核酸载量较高 , 具有传染性 。
抗体水平与“二次感染”的关系?
多项研究显示 , 接种疫苗或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能够降低二次感染的发生率 。 免疫力低下或抗体水平较低的人群相对较易存在二次感染的风险 。 因此 , 这部分人群平时还应注意加强个人防护 , 并及时接种新冠疫苗或加强免疫 。
事关“二次感染”!沈阳市疾控专家最新解读!
文章图片

发热之后短时间再出现症状是否属于“二次感染”?
发热之后短时间再出现症状不属于二次感染 。 普通人群被病毒感染后 , 免疫系统立即启动 , 细胞免疫和抗体水平不断升高 。 一般两周后抗体水平达到峰值 , 并在短期内维持较高的水平 , 对机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人体在新冠病毒感染后康复前 , 由于免疫系统已在发挥作用 , 短时间再次感染相同或者不同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可能性极小 。
“二次感染”后的病情是否更加严重?
目前 , 新冠病毒重复感染导致严重疾病的报道少见 。 重复感染后的疾病严重程度与病毒感染剂量、新冠变异株 , 以及个人健康状况都可能有关 。 但总体上 , 重复感染导致重症的风险很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