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温医大附二院开展高难度“心”技术

7年前开胸换的心“门”又坏了,70岁的阿平(化名)伯出现了心衰,一走路就气喘、胸闷得厉害。采访人员12月20日从温医大附二院获悉,该院心脏团队成功为其实施了一种在跳动的心脏上换“门”的微创手术。术后,老人恢复顺利。
据介绍,人体的心脏和大血管共有四个瓣膜,其作用类似门,主要防止血液倒流。随着年龄增大或者感染等原因,心脏的这几扇“门”会损坏,需要开胸更换新的。7年前,阿平伯就做过一次二尖瓣的生物瓣膜置换术,换掉了其中一扇“门”。
与机械瓣膜相比,阿平伯植入的生物瓣膜不用终身服用抗凝药,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但有一定的“保质期”。到期限后,植入的心“门”就会出现功能障碍,最终失去功能,即“瓣膜衰败”。一个月前,阿平伯的身体就出现了状况:走上100米,就会胸闷、气促,并出现双下肢浮肿。经过检查,医生说老人有心衰、肺动脉高压等情况,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而引起这些问题的就是因为之前换的“门”又坏了,需要再次进行瓣膜置换。
附二医心脏团队在以往开展主动脉瓣介入治疗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斟酌,最终决定采用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介入技术,为他实施微创手术,这是一次不开胸、心脏跳动下的瓣膜置换手术。
什么是“瓣中瓣”?该院心胸外科主任赵琦峰解释,以往一旦出现生物瓣膜衰败,只能通过再次开胸手术解决,并且需要在心脏停止跳动的情况下完成。但这类患者往往年龄偏大,身体状况普遍较差,二次开胸手术的风险很高,很多只能选择保守治疗。而“瓣中瓣”技术,则可以实现在原先衰败的瓣膜中间通过介入的办法放进去一个新的瓣膜,而不用再开胸把原先的瓣膜去除,并且心脏无须停止跳动。
心脏|温医大附二院开展高难度“心”技术】手术通过左胸4~5厘米的切口,在心尖处置入输送鞘,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在之前放置的生物瓣架中再次进行瓣膜置换,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在坏瓣中放新瓣膜。像这种手术需要在杂交手术室,在心外科、心内科、超声科、麻醉科、DSA室的医生护士,手术室的护士等组成的心脏瓣膜介入团队共同协作下才能完成。由于目前介入生物瓣膜的使用寿命较传统手术所使用的瓣膜短,目前只推荐适用于中高危老年瓣膜病患者,对于中青年瓣膜病人还是主张使用常规手术方法。
采访人员:何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