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担当写实“民”字——白银市平川区做实“党建+”文章促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用担当写实“民”字——白银市平川区做实“党建+”文章促乡村振兴工作纪实】本文转自:白银日报
白银市平川区按照“围绕乡村振兴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思路 , 补短板、强弱项 , 做足做实“党建+”文章 , 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 描绘平川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
用担当写实“民”字——白银市平川区做实“党建+”文章促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文章图片
做实“党建+基层组织”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平川区始终把提升基层党建“引领力”作为打造集体经济的“主心骨” , 围绕“抓引领、建园区、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民”总体思路 , 创新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四级联动”模式 , 培育大枣、黑毛驴、小杂粮、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明显的农业致富产业67个 , 努力将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打造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 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和班子队伍 , 持续强化村“两委”干部、优秀青年和农村党员培训 , 厚植基层人才梯队 , 打造“懂经济、会管理、善经营”的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 。 同时 , 围绕23个贫困村和重点村 , 选派23名第一书记、44名驻村工作队队员、2名选调生、61名科技特派员到村开展工作 , 为乡村振兴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
用担当写实“民”字——白银市平川区做实“党建+”文章促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文章图片
做实“党建+特色产业”激活乡村产业发展动力
平川区全力抓特色产业发展 , 通过补短板、强弱项 , 实现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 王家山镇统筹全镇9个党组织 , 430名党员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引导组织党员群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 于大川村着眼项目带动型发展模式 , 村级领办的裕明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向49户养殖户分红8.4万元;井尔川村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乡村建设根本前提 , 整治撂荒地、壮大村集体经济 , 并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 , 流转500多亩土地进行特色种植 , 全村367户1270名村民成为股民 。 宝积镇周家地村紧盯资产盘活型和资源开发型发展模式 , 成立村市场党支部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壮大农贸市场经济 , 每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0万元以上 , 并向730余户入股农户和117名60岁以上老人分红116.93万元;黄峤镇峤山村着力于项目带动型发展模式 , 发展荞麦等杂粮加工产业 , 带动近百人就业 , 每人每年直接带动增收6000元以上;水泉镇小黄湾村、陡城村聚焦资源开发型模式 ,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大棚经济 , 每年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艺术节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 , 销售各类蔬菜百万斤以上 , 实现增收200万元左右 。
用担当写实“民”字——白银市平川区做实“党建+”文章促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文章图片
做实“党建+乡风村貌”提升美丽乡村软硬实力
平川区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保障体系 , “一片生态”夯实乡村基层磐石 , 党建引领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 共和镇坚持“生态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发展思路 , 在G308线、S209线道路两侧按照“削、拆、填、平、造”五字方针 , 培植壮大绿色生态产业 , 营造山清水秀景美的美丽乡村 。 王家山镇不断加强村庄沙河、道路等公共空间的治理 , 巩固提升农村厕所革命 , 加大道路植树绿化 ,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置 , 持续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 实现乡村“一处美”向“一片美”迈进 , 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指数不断提高 。 平川区以党员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为载体 , 坚持抓实党员设岗定责先锋工程 , 将村庄环境治理、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纳入党支部中心工作 , 加速乡村建设 , 目前已全域全要素编制村庄规划13个 , 加快创建水泉、宝积、共和3个示范乡镇和中和、窎沟、大黄湾等11个示范村 , 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26个 , 创建美丽庭院2227户、清洁村庄20个 。 优民风培育时代新风貌 , 深入推进移风易俗 , 建立健全“村规民约” , 打造乡村党史馆 , 向群众讲好党的各个历史节点奋斗发展的红色故事 , 同时持续打造灵秀响泉、古韵陡城、古村落小黄湾等旅游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