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调整!新冠肺炎改名,将实施乙类乙管( 二 )


走向「乙类管理」
《关于印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中明确提到 , 乙类管理将会有以下调整: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 , 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 。
重大调整!新冠肺炎改名,将实施乙类乙管
文章图片
图:国家卫健委[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释义》 , 甲类传染病流行时需要采取强制性隔离病人或者密切接触者 , 甚至采取疫区封锁或者交通卫生检疫等措施 。 [5]「封锁措施和隔离措施是区别甲、乙管理的关键 。 对医疗机构来说 , 甲类传染病管理办法亦有更严格的报告时限、确诊时限、控制措施 。 」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分析道 。
目前 , 新冠管理仍保留着甲类管理的特征 。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规定 , 「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 , 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 」[6]不少医生提到 , 目前新冠上报时限要求没有变化 , 多需要在两小时之内完成上报 。
而在实际操作中 , 新冠已经呈现出向乙类管理的趋势 。 「已经解除了强制隔离、集中隔离的传统做法 。 诸如行程码下架、出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阴性证明的做法 , 解除了交通卫生检疫 , 在社会面上减少大规模的封控与限制 。 」胡晓翔提到
除了强制集中隔离收治的解除 , 另一个带有「乙类管理」特征的改变是对疑似病人和密接的管理调整 。 「目前医院里实际操作只有两类患者 , 阳性确诊患者和其他 。 疑似和密接的概念已经很少强调 。 」东部某传染病医院医生李松表示 。
「新十条」发布之前 , 不少北京医生表示「密接」概念已经变化 。 「前段时间 , 严格佩戴N95口罩的 , 或室内距离2m以上、室外距离1m以上戴医疗卫生口罩人员不判定为密接 。 按照这样的标准 , 许多医生不用被隔离 。 」北京某三甲医院内科医生沈清提到 。 「但现在医院里已经不提密接的概念 。 」
重大调整!新冠肺炎改名,将实施乙类乙管】医疗机构强制核酸检测也逐渐减少 。 在多家医院的操作中 , 门急诊患者不必查验核酸报告 , 疑似病人按照正常病人处理 , 非必要不查核酸 , 医务人员也减少核酸检验的频次 。
如何平稳有序调整?
早前 , 部分医务人员对乙类管理有所担忧 。
如果贸然进入到乙类管理的状态 , 医护将面对更大的感染风险 。 「像肺结核这样的乙类传染病 , 我们工作时只需要戴口罩 。 但如果面对新冠只是二级防护的话 , 我们自己也会担心会有感染风险 。 」东部某传染病医院感染科医生王平提到 , 目前医护人员要求采取三级防护 。
《通知》中提到 , 为稳妥有序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 , 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在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基础上 , 在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中推动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
(二)完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相关药品和检测试剂准备: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按照三个月的日常使用量动态准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解热和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服务人口数的15~20%动态准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 , 人口稠密地区酌情增加;药品零售企业不再开展解热、止咳、抗生素和抗病毒4类药物销售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