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类乙管绝非放任不管,但也没人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二 )


值得关注的是 , “总体方案”要求实施“乙类乙管”后 , 防控工作目标要围绕“保健康、防重症” , 采取相应措施 , 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
春天 , 上海超市一度空空如也的货架
乙类乙管绝非放任不管,但也没人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文章图片
也就是说 , 未来防控关注的重点不再是感染人数 , 而是把重点放在重症患者的救治 , 最大限度减少重症和病亡 , 让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感染后能得到及时救治 。 同时也会强化疫情监测与应对 , 根据疫情发展态势 , 不排除“依法动态采取适当地限制聚集性活动和人员流动等措施压制疫情高峰” 。
不过 , 哪怕是新冠已经解除了乙类甲管 , “总体方案”仍表示疫苗接种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 , 是预防重症、减少死亡的有效手段 , 还要“进一步推动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 加快提高老年人群的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 。
虽然“总体方案”针对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完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疗相关药品和检测试剂准备、加大医疗资源建设投入、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等具体举措部署了不少实施细则 , 诸如“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 , 配足配齐高流量呼吸治疗仪、呼吸机、ECMO等重症救治设备,改善氧气供应条件” , “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发热门诊 , “加强(农村)医疗资源配置 , 配足呼吸道疾病治疗药物和制氧机等辅助治疗设备” , 但很关键的一点可能被大家忽视了 。
那就是12月27日 ,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主任医师殷文武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 , 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之后 , 疾病监测报告及对外发布也将进行调整 , 具体来说 , 不再区分本土的病例和输入的病例 , 而是改为“公布现有住院病例数 , 现有重症包括危重症以及累计的死亡病例数” 。
这还不是重点 , 重点是“对外公布的频次”也将进行调整 , 下月1月8日回归到乙类传染病后 , 将在中国疾控中心网站“一个月公布一次” 。
这话什么意思?对照中国疾控中心网站今天发布的“截至12月26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可以明确 , 在1月8日之前 , 情况通报仍会按照过往方式进行通报 , 而在1月8日开始 , 改为“公布现有住院病例数 , 现有重症包括危重症以及累计的死亡病例数” , 但并非每日发布 , 而是“一月一次” , 一如每月例行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 简单一句话 , 你不会每天一睁眼就看到“住院病例数、危重症数和死亡数” 。
可以确认的是 , 从“总体方案”那一刻开始 , 可能未必等到1月8日乙类乙管实施 , 纵使现在多地仍处于发病高峰 , 春运开启带来的潜在农村染疫高峰将至 , 国际社会上对我们的疫情发展也愈发警惕 , 像日本已经明确宣布从“30日起将加强入境防疫措施” , 对从中国大陆赴日及7天内去过中国的所有人员实施入境检测 , 限制中国航班增加班次 , 但在我们的生活中 , 接触到的新冠信息和热搜会越来越少 , 各媒介对新冠的报道也会越来越少 , 进而导致我们情绪麻醉 , 注意力被分散 , 没人会再谈论新冠 , 过往三年的记忆也会冲淡 , 直至就跟完全没有发生一样 。
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多达27种 , 依法进行的管控措施和每月例行通报也在进行 , 就算是至今无药可治无药可医死亡是最终归宿且报告死亡数永远稳居第一的艾滋病也位居通报之列 , “2021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 , 全年发病60154例 , 死亡19623例 , 10万人发病率4.2669 , 10万人死亡率1.3919;排在第二位的肺结核 , 发病639548例 , 死亡1763例 , 10万人发病率45.3651 , 10万人死亡率0.1251 , 你感受到了吗?顶多大家看到新闻简报时会“哦”一声 , 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