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F复合物成为儿童神经胶质瘤潜在新靶点

撰文|孙丽责编|徐佳琳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是一种致命的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其诊断后的中位生存期仅有9~12个月 。 这类儿童肿瘤的主要遗传致病因素是编码组蛋白H3的基因突变 , 导致出现一组重复性氨基酸替换(H3K27M);H3K27M癌组蛋白破坏正常染色质结构 , 导致表观遗传谱异常 , 使得细胞处于发育停滞状态 , 常规的治疗方法难以治愈 。
包括H3K27M胶质瘤在内的儿童高级别胶质瘤 , 是典型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导致肿瘤发生的例子;其中 , 70%以上的H3K27M胶质瘤在编码组蛋白3变体H3.1、H3.2和H3.3的基因中存在突变 , 产生癌组蛋白 。
2022年12月 , 来自波士顿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的科学家MariellaG.Filbin和JunQi两大团队合作 , 在CancerDiscovery上发表了题为BAFComplexMaintainsGliomaStemCellsinPediatricH3K27MGlioma的文章 。 作者发现BRG1-BAF复合物作为增强子和转录因子景观的关键调节因子 , 可维持H3K27M胶质瘤处于一种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样状态 , 阻止胶质细胞分化;并建立了以BAF复合物为药理学靶点的儿童H3K27M胶质瘤的新治疗策略 。
BAF复合物成为儿童神经胶质瘤潜在新靶点
文章图片
表观遗传失调是引发H3K27M胶质瘤的核心因素 , 作者应用CRISPR/Cas9筛选表观调控因子 , 发现源于患者的H3K27M胶质瘤神经球模型在体外培养过程中依赖于哺乳动物BAF(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的核心成分BRG1(SMARCA4) 。
BAF复合物成为儿童神经胶质瘤潜在新靶点
文章图片
在H3K27M胶质瘤神经球模型中 , 应用CRISPR/Cas9阴性筛选 , 筛选到215个胶质瘤增殖依赖的表观遗传因子;通过数据分析 , 发现有4个复合物起关键作用 , 这其中BAF在H3K27M胶质瘤中的作用未知 。 进一步通过单基因CRISPR/Cas9敲除验证了以上复合物中的14个基因在H3K27M胶质瘤神经球中的作用 , 发现SMARC4作为BAF复合物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 在H3K27M胶质瘤发生中有重要依赖性 。
在儿童H3K27M胶质瘤中 , H3K27M突变会抑制神经胶质分化能力 , 将肿瘤细胞保持在分裂增殖的、OPC干细胞样状态;而这种状态正是由BAF复合物的核心部分BRG1(SMARCA4)所维持的 。
BAF复合物成为儿童神经胶质瘤潜在新靶点
文章图片
分析mRNA测序数据 , 发现不同H3K27M胶质瘤细胞亚群(OPC样 , 星形胶质细胞(AC)样 , 少突胶质细胞(OC)样 , 循环分裂状态)中 , SMARCA4都会出现;但在OPC样肿瘤细胞亚群中的活性显著高于在AC样肿瘤细胞亚群中的活性 。
BAF复合物成为儿童神经胶质瘤潜在新靶点
文章图片
单细胞测序数据发现BT809神经球模型中富含BRG1;比照H3K27M胶质瘤病人的scRNA测序数据 , 发现OPC样肿瘤细胞的BRG1比AC样肿瘤细胞的更高 。
为了研究BRG1-BAF在调控H3K27M胶质瘤处于OPC干细胞样状态的作用机制 , 作者通过单细胞测序 , 比较了SMARCA4基因缺失对H3K27M胶质瘤细胞的影响 。 结果表明 , 在BT809神经球细胞中 , 与阴性对照(AAVS1)相比 , 敲除SMARCA4基因 , 可降低OPC样标志基因的染色质可及性、增加成熟AC样肿瘤细胞标记基因的染色质可及性 , 说明了SMARCA4基因在保持H3K27M胶质瘤的OPC样状态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 , 敲除SMARCA4基因 , 可降低循环分裂状态的细胞比例 , 增加AC样细胞的比例 。
为了检测SMARCA4缺失是否影响H3K27M胶质瘤在小鼠体内的致瘤性 , 作者将H3K27M胶质瘤细胞 , 移植入免疫低下小鼠体内 , 建立人源性组织原位异种移植(PDOX)模型 。 研究发现 , 敲除SMARCA4使得小鼠体内肿瘤体积变小(下图A);移植SMARCA4敲除的肿瘤细胞的小鼠存活时间更久(下图B) , 免疫组化染色也发现这些小鼠体内的肿瘤细胞数量更少(下图C) 。 因此 , 认为敲除SMARCA4可降低H3K27M胶质瘤的致瘤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