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巷口进阶式变迁( 二 )


“以前我常听老人说 , 现在的水巷口二里 , 小巷直通海甸溪内河 , 与南渡江联通 , 当时是非常热闹的港口 。 ”姚虹说 , 水巷口二里俗称“四九间廊巷” , 这里是旧时苦力工人所居住的地方 , 绕过巷口 , 就是港口 , 苦力工人帮忙修船、卸载货物、补给船只 , 港口繁华忙碌的身影依稀可见 。
水巷口最早的居民来自福建 , 他们沿着河道两岸临水建骑楼 , 以两三层楼居多 , 多集中在水巷口一里和二里 。 清道光年间 , 福建商人在水巷口建起了福建会馆 , 成为福建籍来琼人士的聚会场所 。 如今的福建会馆 , 已经融入街道 , “福建会馆”牌匾不复存在 , 成了博爱社区门诊 。
1924年 , 水巷口的老城墙被拆除 , 水道被填埋成路 , 取而代之的是有脚骑楼 , 热闹繁华的经济商圈随之迁移到了中山路和博爱路一带 , 水巷口成了居民区 。
到了三四十年代 , 以东南亚海南华侨为主出资金 , 鼓励华侨回乡投资建房 。 商人们从南渡江上的大船将肥皂、布料、竹制品等货物搬运下来 , 再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分销 , 甚至有些商家会对其加工再卖出 , 而水巷口也成了当时跨洋巨商大户的加工贸易场所 。
商业的兴盛造就了一个个老街品牌商号的诞生和发展 , 同时也为后来人留下许多富有特色的商铺和民居建筑群落 。
现在
辣汤饭
成为水巷口美食招牌
走进水巷口 , 这里商铺林立 , 繁华依旧 , 熙熙攘攘的行人中 , 除了游客 , 还有不少本地居民 , 他们大多是冲着这里的传统美食而来 。
辣汤饭是水巷口经营最多的店铺 , 经营“辣汤饭”的商户就有:姚记、林记、陈记、王记、吴记等 , 规模大小不一 , 装修环境不同 , 但不影响它的受欢迎程度 。
据说在早期 , 辣汤饭是水巷口附近早起渔民、工人的早餐 , 只有饱餐后才能保持体力进行劳作 , 这道特色美食因越来越受欢迎从此延续下来 , 成为水巷口的招牌之一 。
一碗香浓的酸菜猪杂汤、一块煎蛋、两根腊肠和一碗米饭 , 是辣汤饭的标配 。 别小看这碗貌不其扬的辣汤 , 它可是主角 , 采用海南本地种植的胡椒、猪肚、猪心和猪舌等小火熬炖 , 加入酸菜和葱花 , 一口辣汤下肚 , 酸辣爽口 , 让人食欲大增 。
“辣汤饭深受市民游客青睐 , 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 。 ”姚记老字号辣汤饭的老板姚虹说 , 辣汤饭不仅本地人喜欢 , 很多外地游客也爱这一口 , 他们一天能卖出几千份辣汤饭 , 每到午饭时刻 , 店里都是坐满了人 。
特色“网红”美食店
吸引大家来打卡
居住在水巷口附近的老海口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叮咚糖的 , 卖糖的老伯已在水巷口附近走街串巷已经卖了50年 , 糖是自己纯手工制作的 , 当年是最受小孩欢迎的零食 。
白色的叮咚糖又软又粘 , 不会太甜 , 夹着芝麻的香味 ,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 , 叮咚糖应该是最美味的零食了 。
此外 , 水巷口还有许多特色“网红”美食 , 如皇隆阁、琼州往事里、吴日彪炸排骨、甄大福陵水酸粉等店 。 当然水巷口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它的美食 , 其具南洋风格的建筑也是街拍的好地方 。
值得一提的是皇隆阁、琼州往事里是水巷口新晋的网红店 , 他们的装修风格独特 , 有别样风味 。
“我们店是去年7月份在水巷口开业 , 主打南洋风味美食 , 每天都吸引不少人前来吃饭、拍照 。 ”皇隆阁一工作人员介绍 , 该店各层楼主题风格各异 , 一楼主打岩洞系列 , 海南风情十足;二楼可提供为小朋友开生日派对 , 更显童真;三楼更偏向于地中海风情 。 各色风格的结合 , 也是皇隆阁想带给每位客人的多重体验 , 不只在舌尖品尝美味 , 同时也深入于用餐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