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巷口进阶式变迁

本文转自:南国都市报
曾经被誉为海口“威尼斯”如今变身网红美食打卡地计划升级为特色文化美食街
水巷口进阶式变迁
水巷口进阶式变迁
文章图片
过去的海口水巷口照片 。
水巷口进阶式变迁
文章图片
如今的海口水巷口 。
水巷口进阶式变迁
文章图片
正在升级改造中的海口水巷口 。
水巷口进阶式变迁
文章图片
市民在水巷口街上的辣汤饭店吃饭 。
水巷口进阶式变迁
文章图片
水巷口街上新添的雕塑作品《辣汤饭》 。
水巷口进阶式变迁
文章图片
水巷口新添作品《椰乡往事——文昌鸡》 。
编者按
水巷口曾被誉为海口的“威尼斯” , 如今这里没有了河水与街道相融相依的情景 , 但街道两旁依旧商铺林立、热闹非凡 。 目前 , 海口水巷口步行街正在提升改造 , 采访人员将对水巷口进行深度解析报道 , 从水巷口过去、现在和未来呈现水巷口整个发展历程 。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采访人员陈望文/图
一个地名 , 一份历史文化积淀 , 是一份乡愁 , 更是祖辈的记忆……水巷口曾被誉为海口的“威尼斯” , 早年间 , 这里是海口最早的渡口码头 , 不少琼州人依水建商 。 水巷口见证了一段琼州人闯南洋出国门的历史 。 后来 , 20世纪20年代 , 水巷口的水道被填埋为路 , 留下一座座骑楼历史建筑 , 而这条街道也衍生了许多“网红”美食 , “辣汤饭”便是最为著名的一种 , 水巷口也因此被称为“辣汤饭一条街” 。
当前 , 海口水巷口步行街正处于提升改造阶段 , 从骑楼外立面修缮到增添文化雕像 , 一系列创新举措正推着水巷口向前进 , 这条海口人记忆中的老街也正被赋予全新活力 。
过去
因“水”得名
港口带起老街繁华
说起水巷口名字的由来 , 它原是河道连通 , 南与博爱老街相连 , 水巷口始建于明代 , 清朝时修建了建港路 , 商船可以直接开到门前 , 交通极其便利 , 故而得名“水巷口” 。
以前的水巷口水域较现在宽阔 , 可将船只直接驶入 , 便于船只装卸货物及人员来往 。 商贸交流、人口往来使得水巷口一带成为旧时海口重要商业中心之一 , 并吸引着众多商贾聚集于此 , 开设商行 , 经营生意 , 由此带动大量居民迁入居住 。
“城中有河 , 河在街中 , 河岸是房 , 船在街中行 , 如在画中游” 。 这是过去水巷口的真实写照 。 美丽的水巷口 , 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 又好似意大利水域威尼斯一角 。 水巷口街全长240米 , 宽9.4米 , 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 。
旧时海口浦港在水巷口、长堤路、得胜沙附近的海甸溪一带 , 当时许多海南人也从这里踏上了远赴南洋谋生之路 。 据记载 , 清道光年间 , 由海口至越南、新加坡、泰国等地的帆船每年不少于百艘 , 出洋的大都是三桅帆船 。 民国以后 , 往返于海口至南洋的国内外轮船就有十多艘 , 从这里出洋的海南人逐渐增多 。 据相关资料记载 , 1918年为1万多人 , 1927年则达到近5万人 。
当时 , 随着得胜沙 , 中山路 , 解放路一带商业的繁盛 , 海口浦港港狭水浅 , 轮船不能靠岸 , 上下船货物和旅客仍需要帆船驳运 , 所以海甸溪里仍有大量驳船忙碌的身影 。
水巷口变迁
从港口到贸易场所
今年34岁的姚虹是姚记老字号辣汤饭第三代传承人 , 他们家族在水巷口经营辣汤饭已有30多年 。 姚虹说 , 据他从老一辈老人口中得知 , 辣汤饭最早是海口开埠时期 , 码头搬运工人们赖以填饱肚子的便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