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巷口进阶式变迁( 三 )


如今水巷口看不到当年河流与建筑相融相依的码头热闹 , 但从今天人来人往的景象依稀能看到往日的繁荣 , 只不过是变换了一种形式 。
未来
投资2150万元
改造水巷口
如今的水巷口繁华依旧 , 但沧海桑田 , 早已不临江而立 , 街道总长240米 , 总用地23.6亩 , 融于众排骑楼中 , 成为老街的一部分 。 在博爱南和水巷口的交界处 , 是一栋刻着“水巷口”三个大字的建筑物 , 也是一家别具一格的书苑 , 墨绿色的墙面挂着本地艺术家所创作的油画 。
采访人员来到水巷口 , 它西接博爱北 , 东连振东街 , 目前仍处在改造收尾阶段 , 部分商铺歇业 , 不少工人们正穿梭忙碌着 。 即便如此 , 一排排柱廊形成的曲折蜿蜒小道内依旧藏着阿公、阿婆们的土味食肆 , 在人来人往的烟火气息下 , 这条闻名老街更具南洋风情 。
据了解 , 海口骑楼老街水巷口步行街整治提升工程于3月5日启动建设 , 对街道240米范围内的建筑进行保护性的改造和修缮 , 主要施工内容包括修缮外立面 , 打通廊道 , 改造市政道路等 , 总投资2150万元 。
为把骑楼老街水巷口更新工作抓好 , 政府部门摸清文化家底 , 积极上门入户协调、以情以理耐心劝说做好本地居民的思想工作 , 对于部分占用廊道乱搭建的行为 , 依法责令限期拆除 , 有效保护原有遗址历史价值 。 梳理好历史脉络 , 把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与老街更新有机统一起来 , 提升老街修复项目建设层次 , 彰显文化内涵、涵养文化生态 。
“这是一项惠民工程 , 政府帮我们修缮了外立面 , 改善了居住环境 , 大大提升房屋增值空间 , 提升我们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 ”水巷口步行街居民关大爷说 , 政府出资改造 , 他第一个站出来响应号召 , 配合拆掉阁楼 。
新添壁画、雕塑
再现当时历史文化
在施工现场 , 一眼望去 , 灰塑成为这次水巷口提升改造的主要装饰 。 斑驳古旧的颜色 , 灵动奇趣的造型 , 更显灰塑庄严肃穆之感 。
“我们用传统的做法 , 绘制出岁岁平安 , 花开富贵的图案 , 传统古建筑 , 就要体现传统特色 , 表现一种美好的向往 。 ”来自海南文昌的灰塑老手艺人潘先良说 , 这次海口骑楼老街的改造为海南的灰塑艺术提升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 , 能让灰塑作品出现在像繁华的水巷口老街 , 让更多游客看到灰塑装饰的美 。
这次改造提升项目中有一幢老房子 , 外立面还保留着稍许清晰可见的灰塑图案 , 有象征着吉祥如意的花卉图 , 也有瑞兽图 。 循着潘先良手指的方向 , 采访人员来到一幢名为“武功堂”的老房子前 , 据现在的房主苏勒海介绍 , 这幢三层楼的老房子已经一百来年了 , 祖辈们一直都居住在这里 , 从前用来做公庙和食堂 , 如今很期待改造和提升后的样子 。
在水巷口街道 , 采访人员还注意到两组由海南著名雕塑艺术家陈学博创作的雕像 。 陈学博介绍 , 这两组雕塑材质为古铜 , 花费近4个月的时间去制作完成 。 在水巷口街“白切世家”门前的雕塑作品《椰乡往事——文昌鸡》取自文昌鸡出名的说法之一 , 栩栩如生地再现了1936年秋 , 宋子文回乡探亲 , 乡亲把两笼正宗文昌鸡作为礼品送给宋子文 , 两人正相互作揖的场景 。 宋子文随后带文昌鸡回南京招待国府要员 , 至此文昌鸡名扬苏杭 。
另外 , 在水巷口街“姚记辣汤饭”不远处 , 雕塑作品《辣汤饭》生动传神地再现了水巷口民国时期出海前的渔民正在吃简单而美味的辣汤饭的情景 , 渔民浑身洋溢着喝完辣汤后的愉悦心情 。 一碗水巷口的辣汤饭 , 传承了几代人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