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重症高峰将至,需要ICU更需要均衡医疗资源( 四 )


整体看 , 自2020年疫情之后 , 国内相关医疗补短板的进程就展开了 , 彼时提出医疗新基建的“千县计划” , 2022年国家下发超3000亿元的医疗专项债 , 9月又给了贴息贷款政策 , 基本涵盖了医院现有设备的更新换代补充扩建、重症科室的建设等 , 彰显了医疗补短板的决心 。
到2022年12月 ,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救治设备 , 已有监护仪97.12万台、血液透析单元15.11万个、有创呼吸机11.60万台、高流量吸氧仪3.82万台、床旁血滤机(CRRT)1.97万台等 , 数量可观 。
“其实在防疫政策调整之前 , 部分地区的呼吸机需求量就在上升 , 当时就把整个的生产工业区全封闭起来 , 调拨员工加班工作 。 ”一位呼吸机企业人士对《财经》采访人员说 。
迈瑞医疗2022年10月10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称 , 全国已上报超过2000亿元的医疗设备贷款需求 , 预计和公司产品相关的贷款需求将超过200亿元 。
包括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及ICU整体解决方案在内的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 , 是迈瑞医疗最大的产品线 , 贡献了超过四成营收 , 2021年实现收入111.5亿元 , 同比增长11.47% 。 该公司在2021年度报告中称 , “主要得益于国内以大型公立医院扩容为主导的医疗新基建的逐步开展 。 ”
2022年前三季度 , 迈瑞医疗该产线国内部分单季度增长超过了30% 。 实现了营业收入232.96亿元 , 同比增长20.13% , 归母净利润81.02亿元 , 同比增长21.60% 。
全国二级、三级医院床位总数约561.6万张 , 12月27日焦雅辉透露的最新ICU床位数是18.1万张 。 以此计算 , 占整体床位比仅3.2%出头 , 这意味着还有更多的设备订单在路上 。
突然砸下来的“大蛋糕” , 企业接下来也不轻松 。 一位跨国医械企业人士告诉《财经》采访人员 , 同事都感染新冠病毒了 。 一位国产医械企业人士说 , 急需扩产能的时候 , 就从集团其他生产企业调人帮忙 。
2020年初武汉疫情紧急时 , 是政府部门协调供货 , “现在仍然是以各地医院自己采购为主 。 ”上述呼吸机企业人士介绍 , 最近国家药监局、地方的卫健委、医保局、发改委都在调研摸底企业情况 , 了解产量、库存 , 为应急调整做准备 。
岁末年初 , ICU设备需求再次暴发 , 即便是医生们 , 想得到一台新的呼吸机 , 也要靠亲朋好友一起上阵“找门路” 。
2022年12月26日 , 南京逸夫医院“抢”到五台无创呼吸机 。 贾凌为此感到庆幸 , “刚把机子装好 , 就有一个病人用上去了 , 不然人可能就不行了” 。
如果只需组装 , 一两天内就可供货 。 航天长峰曾公告 , 在接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机订单后 , 48小时内完成生产配送、安装调试和工作人员培训 。 但对各方来说 , 政策调整来得太突兀 , 材料供应、物流渠道等 , 都有点措手不及 。
迈瑞医疗一位业务负责人向《财经》采访人员证实 , 呼吸机确已供不应求 。 另一位国产呼吸机企业人士说 , 尤其是一些县级医院 , 前期没准备 , 现在只想采购一两台呼吸机的 , “已经没有精力给它们供货了 。 ”
我们需要撑起多少张ICU病床
在上述江苏乡镇二级医院的简版“ICU治疗室” , 护士是临时培训上岗的 。 “如果患者需要气管插管的话 , 还是要往三级医院转 。 ”该院院长说 。
为了应对重症高峰 , 自12月中旬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调整排班 , 安排更多医护人员进入ICU轮转 。 “根据需要 , 支援ICU的人手随时还要增加 。 ”该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余昌平对《财经》采访人员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