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专家建议:感染后不妨“趴睡”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27日讯九成医务人员已到岗 , 开设14个病区专门收治阳性患者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26日从武汉市第一医院获悉 , 该院正全力疏导门诊、急诊和发热门诊患者 , 全力保障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 。
呼吸病区增至8个 , 整合全院ICU病床
重症医学专家建议:感染后不妨“趴睡”
文章图片
武汉市第一医院急诊医护人员全力收治患者 。 通讯员代雨朦张馨予摄
12月26日统计数据显示 , 武汉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由原来的2个病区增至8个 , 新增床位用于收治新冠肺炎重症与危重症患者 。 为保障患者救治 , 医院迅速抽调重症救治经验丰富的骨干、各科室高年资医生以及支援过方舱、曾多轮参与过疫情救治的医护人员 , 经过统一培训后分配至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各个病区 。
武汉市第一医院举全院之力 , 整合资源力量配置 , 在原来的综合ICU的基础上 , 增加急诊、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5个专科ICU , 全院ICU达到6个 , 全力保障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 。
九成医务人员已到岗 , 成立院级专家组
重症医学专家建议:感染后不妨“趴睡”
文章图片
急诊医护人员全力收治患者 。 通讯员代雨朦张馨予摄
目前 , 武汉市第一医院除14个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区外 , 各大专科病区如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妇产科等 , 也在积极收治感染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 。
医院紧急调配人员 , 成立了由呼吸、重症、急诊等多个专业专家组成的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及中医专家组 , 每天对各新冠患者收治病区、各重症监护单元及急诊医学科开展巡查、会诊及收治协调工作 , 保证新冠患者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治疗 。
医护人员也正在强化学习 , 提升救治效果 。 俯卧位通气是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 , 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 。 采访人员从该院神经内科了解到 , 各病区的主任、护士长已带领病区医生、护士学习俯卧位通气的操作规范 , 对病区有俯卧位通气实施指征的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 ,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促进感染患者早日康复 。
据统计 , 26日当天该院九成医务人员已经到岗 。 医护的辛劳 , 患者和家属都看在眼里 , 最近病房听到最多的就是病患发自肺腑的“谢谢” 。
在病区开展健康宣教 , 教患者正确“趴着睡”
重症医学专家建议:感染后不妨“趴睡”
文章图片
呼吸三病区护士长贺英为患者示范俯卧位通气 。 通讯员代雨朦张馨予摄
26日 , 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范学朋在新组建的呼吸三病区开展了一场健康宣教活动 , 教患者们如何正确“趴着睡” 。 范学朋称 , 改变既往仰卧位或侧卧位睡眠习惯 , 趴在枕头上入眠 , 能有效改善指脉氧 。
换一种姿势睡觉为何可以产生如此神奇的效果?范学朋解释 , 俯卧位通气最初应用于重症医学科急性呼吸窘迫症患者 , 改善通气、血流情况和氧合状态 , 纠正低氧血症 , 使背侧萎陷的肺泡复张 , 肺及气管的分泌物在重力作用下得到引流 , 是一种安全、简单、经济、有效的治疗方式 。
国内外多项研究也证实了俯卧位通气在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 能够有效降低气管插管率 , 降低病死率 。 在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也明确提出 , 对具有重症高危因素、病情进展快的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 , 应给予俯卧位治疗 , 每日治疗时间不小于12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