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重症高峰将至,需要ICU更需要均衡医疗资源( 五 )


南京逸夫医院成立了一个专家巡查小组 , 由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共六七名有新冠肺炎治疗经验的医生组成 。 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 要由这个巡查组拍板 。 他们还需要每天早晚巡查两次 , 指导脑外科、心内科等专科ICU的医护人员 , 快速完成角色转换 。
买设备、划地盘不算难 , 资金充足就可解决 。 ICU扩容的真正难点 , 在于医护专业人员的招聘与培养 。
重症医学科创新技术——体外膜肺氧合仪(ECMO) , 全国二三级医院目前共拥有2300余台 。 “很多医院虽然采购最先进的ECMO , 但基本只用于教学和展示 , 平时还是用老款的 , 就是没什么人会用 。 ”上述国产呼吸机企业人士介绍 。
新冠重症高峰将至,需要ICU更需要均衡医疗资源
文章图片
图/受访者提供
尤其在小县城医院 , 医护人才更难得 。 上述北方二甲医院呼吸科医生介绍 , 最近一直在加班 , 负责普通病房和ICU的医护没有分开 , “因为没有人手” 。
德国是世界公认的ICU床位多、做得好的国家 。 其医院联盟主席格拉尔德·噶斯(GeraldGa?)也对媒体抱怨 , 鉴于新冠肺炎病人数量攀升 , 护理人员瓶颈问题便成为“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 , 不要仅把重症监护室的情况作为判断疫情是否可控的唯一标准 , 且每五位来院的新冠肺炎病人 , 就有一位需要进行急诊治疗 。
贾凌分析 , 刨去在校学习时间 , 培养一名重症医学科医师 , 至少需要三到五年 , 才能称为“合格” 。 培训上岗还不算难的 , “问题是你要能把人看好 。 ICU的病人 , 每天情况都可能变化 , 每天的治疗都要做相应调整 , 才能降低病死率” 。
新冠重症高峰将至,需要ICU更需要均衡医疗资源】中金公司2020年的一份研报中 , 将“护士短缺”列为除“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之外 , 导致中国ICU建设水平低于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 。
《中国医院建设指南》中称 , ICU医护人员与床位比例要求较高 , 其中医生与床位比例为0.8∶1 , 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为3∶1 。
根据焦雅辉透露的数据 , 中国重症医学的医师总数是8.05万人、护士22万人 , 据此推算 , 与床位比例分别为0.54∶1和1.47∶1 , 均未达到要求 。
“其实发展重症医学对医院来说短期就是亏本的 , 为抢救一个患者要投入十几个人力 , 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 ”郑军华介绍 。 在上海仁济医院 , 近170张ICU床位 , 是一个配有58位医生、307名护士的团队在支撑 , 而且医院非常重视重症医护人员的招聘、培养 , 在职称晋升时给予政策照顾和倾斜 。
如果医院的ICU床位快速扩张 , 疫情平息后 , 有可能会空床过高 , 人员成本、设备损耗等对医院来说这是一笔不菲的成本 。
目前国内有约400家医院建有ECMO中心 , 其中只有100家医院是处于相对比较活跃的状态 , 每年会收十例以上的病人 , 其他的医院都是在个位数 。
据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杜斌2016年的研究文章可见 , 美国ICU床位数居于全球前列 , 2005年至2007年间 , 美国ICU的平均床位使用率仅为70% , 机械通气患者比例不足40% , 低危患者的比例甚至高达53% 。
该文指出 , 估计中国ICU床位数与英国相似 , 占医院总床位数不足2% 。 床位数更少的英国ICU , 收治患者病情更重 , 且患者病情越危重 , 住院病死率却较美国更低 。 杜斌认为 , 这些事实提示 , “盲目增加ICU床位数 , 不仅不利于降低总体医疗费用 , 而且还可能对病情真正危重的患者造成危害 。 ”
因为感染新冠后出现胸闷症状 , 12月26日在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胡可 , 被急诊护士分为急迫程度最低的四级 , 一位已经呼吸特别急促的老大爷 , 属于三级 , 直接被安排测血氧血压 , 然后再走候诊流程 , 如果是一级、二级的危重症患者可走特殊通道 , 无需候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