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6岁老年肺炎患者从四川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康复出院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一位76岁老年肺炎患者从四川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康复出院
文章图片
2022年的最后一天 , 四川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开出了一张特殊的出院证 , 一位76岁的老年肺炎患者从小儿外科康复出院 。
小儿外科一般收治的是儿童患者 , 但面对此次新冠病毒感染高峰 , 为最大限度保障急危重症救治 , 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 四川省人民医院打破专业界限和内外科界限 , 实行“全院一张床”统筹床位资源、人力资源 , 除内科专业收治新冠患者外 , 一些外科科室也调整出部分床位用于患者收治 , 小儿外科就是其中之一 。
临危受命 , 快速响应
一位76岁老年肺炎患者从四川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康复出院
文章图片
凌晨一点半 , 医生们还在忙碌处理患者病情 。
12月27日 , 小儿外科接医院应急小组通知 , 需立即调配床位收治急诊抢救室待入院的危重肺炎患者 , 小儿外科立即动员行动 , 统筹全科室床位 , 迅速划分出老年急症监护病房和小儿外科专科手术病区 , 接收了10名需要紧急救治的老年患者 。 夜间急诊再度告急 , 在医院调度下 , 需要快速分流急诊内科、急诊观察室、急诊抢救室的危急重症老年患者 , 小儿外科又承担了13名患者收治任务 。 在收治的23名患者中 , 有10名90岁以上高龄患者 , 7位80岁患者 。 当科室的应急通知发出后的晚上22点至凌晨4点 , 小儿外科的医护团队第一时间响应 , 蒋琴、李博雅、李娇医生纷纷从家中赶至科室 , 和在院的的曾强、夏梦、杨博医生一起迅速开展收治工作 。 小儿外科护士单元也快速响应 , 护士长张雯和冯佳佳主管护士联合4位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参与救治工作 。
一位76岁老年肺炎患者从四川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康复出院】科间协作 , 守护生命
一位76岁老年肺炎患者从四川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康复出院
文章图片
小儿外科主任唐耘熳和值班二线医生在护士站快速评估分诊患者 。
面对收治老年患者的重担 , 科室不讲条件 , 全力以赴 , 医务人员说 , 不管内科外科 , 首先我们是一名医生 , 治病救人是天职!
为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 在医院的支持保障下 , 科室因应形势 , 采取了一系列专业和科学的措施 。 一是选好医疗组长 。 医疗组长是灵魂人物 , 科室委派刚从援疆抗疫回院、有着丰富新冠救治经验的陈芃螈等医生担任特别医疗组长 , 带领科室医生梳理诊疗重点要点并布置任务 , 以医院新发诊疗共识为指导 , 快速展开救治 。 开展科室间协作 。 二是及时开展会诊 。 在夜间高密度收治患者后 , 小儿外科医生做好快速基本评估 , 并下达医嘱开始基本的监护与治疗 。 随即连夜邀请感染科王蜀强医生一起 , 全面梳理老年患者 , 针对每个患者给出个性化诊疗方案 , 病房护士立即一一执行 。 三是开展科间协作 。 在医院安排下 , 小儿外科与肾内科结成协作科室 , 小儿外科承接肾内科治疗改善但尚不能出院的患者流转 , 肾内科派高年资医生每天到小儿外科进行查房 。 打破医生专业界限 , 实行内外科混合编组 , 成立应急救治组 , 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 实行“三步工作法” , 第一步 , 每天由小儿外科四个医疗组首先快速查看小儿外科专科病人 , 再查老年患者 , 掌握每个患者的现状 。 第二步 , 由陈芃螈医生带队全面查看老年患者 , 筛查变化的病情 。 第三步 , 由肾内科专家查房 , 指导每个患者的方案调整 , 筛出特殊的高危专科问题 , 提请院内专科会诊 。 需要呼吸支持治疗的对接外科ICU 。 四是灵活使用设备 。 由于患者较多 , 监护设备有限 , 科室按照病情危重级别 , 分别做固定与流动的应用 , 保证了所有病人的有效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