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鲜食之都” 传递“中国味道”( 三 )


“以前投标时 , 为了一份检测报告 , 要到外地送样品拿报告往返好多次 , 没个一两周办不下来 。 现在园区就有专业检测中心 , 检测化验方便多了 。 ”江苏百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白开荣说 。
疫情期间 , 园区驻厂员下沉到一线企业 , 帮助企业办理通行证 , 解决核酸检测等问题 。 宇宸面粉副总经理谢平贵介绍 , 疫情期间 , 正值宇宸面粉的新技改项目加速建设 , 在园区的帮助下 , 公司防疫工作有序开展 , 保证了容量为5000吨的自动化配粉车间顺利完工 。
“今年疫情期间 , 我们每天有70多车的鸭饲料要运出去 , 还有70多车的肉鸭要送进来 , 多亏园区为我们协调了通行证 , 有一次还协调了消防车在高速口为我们的肉鸭淋水降温 。 ”丽佳农牧总经理吴加文说 。
“鲜”字为本
带动农户与企业同心共赢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讲究一个“鲜”字 。 这就要求“鲜食之都”的食品要高速度高质量从田间走向餐桌 。
泰兴地处长三角地域中心 , 京沪、宁通和盐靖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 从泰兴出发2小时可到达上海、南京等城市的机场有7个 , 1小时可到达的高铁站7个 , 4小时内可到达长三角27个城市中的23个 。 泰兴拥有国家一类对外开放通用码头和专用码头;泰兴和无锡、苏州同属“1小时经济圈” , 和上海、南京同属“2小时经济圈” 。
这是“鲜食之都”的地理优势 , 但如何让附近的农户安心地为“鲜食之都”生产绿色食材呢?近年来 , 园区全面梳理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周边乡镇的种植、养殖优势资源 , 建立企业需求清单和农产品资源清单 , 定期发布农产品需求信息 , 引导加工企业精准对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各类合作社 , 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企融合共赢模式 , 带动农民主动参与融合发展、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
江苏恒悦米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优质大米的企业 。 公司拥有2万吨的低温保鲜仓库和先进的烘干设备 。 近年来 , 公司每年接收500多家种粮大户的大米 , 让种粮大户安心种粮吃下“定心丸” 。
“我们的低温仓储和智能烘干为种粮大户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 在往常如果遇到连续阴天 , 百姓这一季的大米品质都不会好 。 现在 , 百姓直接将米拉到恒悦烘干仓储 。 越是阴雨天越是收粮忙 , 这几天每天都有1200多吨米进仓 。 ”恒悦米业董事长钱光华说 。
如恒悦米业一样 , 园区的丽佳农牧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农户”的产业化模式 , 与周边地区200多家农户签订了委托养殖合同 , 公司输出标准饲料、标准鸭舍和统一管理方式 , 每年回收肉鸭1200多万羽 , 户均收入20多万元 。 江苏鲜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订单农业”的模式 , 年收购本地农户蔬菜5000多吨 , 带动农户1500多家 。
“过去种萝卜 , 即使知道市场价钱高 , 也不敢种多 , 怕有风险啊 。 现在放心了 , 园区建了保鲜冷库 , 园区的公司给我们下订单 , 还给我们搞培训 , 教我们如何选种、如何用肥用药 , 我今年种的萝卜已达到800亩 。 ”新街镇种萝卜大户徐进取说 。
“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确保种植户有稳定的收益 。 刚开始时 , 我们就怕种植户因效益不好一走了之 。 现在情况不同了 ,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 , 不但种植户稳定了 , 而且不断有人来问村里还有没有成片的农田了 。 ”泰兴市新街镇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叶彬说 , “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调动了农户种田积极性 , 镇上现有高效农业业主146个 , 常年用工近3600人 , 其中60岁以上的占75% , 年均打工收入1.6万元 , 2021年园区核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其他村农民人均年收入20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