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消化疾病防控版图(健康直通车(第108站))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消化健康指数(2022)》发布
解码消化疾病防控版图(健康直通车(第108站))
解码消化疾病防控版图(健康直通车(第108站))
文章图片
2021年7月 , 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李锋(右二)作为广东东莞常平·玉屏东西部协作人才挂任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 , 把东部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技术带过来 , 让玉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
胡攀学摄(人民视觉)
胃肠炎、胃溃疡、胆囊炎……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 , 消化系统疾病逐渐成为常见病 。 近日 , 在第三届东方消化内镜学术大会上 , 国家级消化健康综合指数体系——《中国消化健康指数(2022)》正式发布 , 该指数的发布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控有哪些意义?如何提升中国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控能力?公众对消化疾病的认知有哪些亟待提升?近日 , 多位专家进行了详细解读 。
消化健康指数呈“东高西低”
据介绍 , 中国消化健康指数项目由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控中心倡议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博鳌县域医疗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协作平台工程联合发起 。
为什么要制定消化健康指数?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是中国消化健康指数项目的倡议人之一 。 “由于消化系统疾病类别繁多 , 一直以来缺乏防控能力评估标准 , 在危险因素防控、救治能力提升等方面缺乏科学依据 。 ”李兆申说 , 发布消化健康指数可以进一步提升中国消化系统疾病防控能力 , 助力提高中国消化疾病的整体治疗水平 。
“发出建立中国消化健康指数的倡议 , 希望建立一个具有科学性、可视化、可衡量、可追踪、可改变的中国人群消化健康的综合指数 。 ”李兆申表示 , 通过评估发现各地区在消化健康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 促进中国消化诊疗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 , 缩小地区之间、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消化诊疗质量差距 , 进而为推进消化领域整体防治水平提供证据支持 。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教授王洛伟介绍 , 指数制定依据现有的国家级数据库 , 邀请消化领域的专家、公卫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以及卫生政策专家组成项目组 , 约百位专家共同参与制定完成 。 指数聚焦4个维度 , 优选46个指标 , 评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消化健康状况及防控措施 。
指数显示 , 中国消化健康指数最高分为浙江76.13分(满分为100分) , 上海、北京、福建、江苏和天津分别位列第二到第六名 。 31个省份平均值为49.89分 , 14个省份在消化健康指数全国平均线以上 , 整体呈现东部地区得分高于西部地区得分的趋势 。
“中国消化健康指数提供了一个了解我国消化系统健康状况的指标 。 ”参与此项目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周脉耕表示 , 它可以帮助找到消化系统疾病防控的发力点 , 进一步强化全国消化健康防治意识 , 指导消化健康防治工作 。
聚焦群众最关切的消化系统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 , 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浙江、上海和江苏的消化健康指数占据全国前五名中的三席 。 为何该地区的消化健康指数得分较高?这对其他地区有何借鉴意义?
“消化系统疾病最重要的诊疗手段之一是消化内镜 , 多年来‘长三角’的消化内镜基层覆盖面较广 , 其消化内镜诊疗整体质量也比较好 。 ”王洛伟说 , 通过指数可以看出 , 提升消化内镜的普及率、促进其高质量发展 , 能够提升整个地区的消化健康水平 。 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控中心正在通过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协作平台工程 , 配合国家千县工程建设 , 帮助更多地区提高消化内镜整体诊疗质量和基层覆盖面、培训更多的消化内镜医生 , 让老百姓得到更高质量的消化内镜诊疗 , 进一步提升非“长三角”的消化健康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