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远远重于治疗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
预防远远重于治疗
——《你是你吃出来的》读后
预防远远重于治疗
文章图片
《你是你吃出来的》作者夏萌是北京安贞医院临床营养科的主任医师 , 既往长期从事临床工作 , 后来创建临床营养科并参与健康管理工作 , 在临床以及健康管理中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 作者通过这本书想告诉大家“生病了怎么吃” , 并且希望读者能正确认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与饮食的关系 。
饮食与慢病虽然关系密切 , 但错误的饮食并不是导致慢病的唯一原因 , 因为慢病是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的 。 该书深入浅出地在其中穿插了很多自己遇到的真实案例 , 将很多晦涩难懂的医学疾病概念和专业诊疗名称 ,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进行了阐述 , 增加了科普知识的亲近感 。 而且 , 实际案例非常贴近日常生活 , 均是大家常常遇到的问题或者存在的疑问 , 在读者阅读的时候能够引起共鸣 。
本书中 , 作者提出了重要的营养理念和思路 , 建议读者特别是营养工作者要遵循“营养诊疗流程”:即营养评定、营养诊断、营养干预和营养监测与效果评价四个步骤 。 这四个步骤非常关键 , 首先需要准确判断患者目前的营养状态和存在的问题 , 才能针对性地进一步干预并解决问题 。 为了让大家清楚了解自己的饮食习惯 , 作者还给读者推荐了一个她本人研发的5分钟即可完成的半定量频率表 , 操作简单明了 , 是一个很好的营养习惯自测方法 , 让读者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实践应用 。
对于慢病 , 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疾病产生原因 , 但对于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 我就很喜欢作者对待患者严谨的态度 。 作者作为一名营养医生 , 在面对患有同一种慢性疾病的患者时 , 并不是按照疾病分类单纯地给出相同的饮食方案 , 而是在详细了解患者诸如既往饮食习惯、运动量、睡眠状况、压力水平等个体情况后 , 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状态制定个体化的、精细化的临床营养管理方案;随后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 , 不断调整后续的营养治疗方案 。 所以如果你抱着想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个慢病标准饮食处方 , 那你的愿望可能要落空了 , 因为每个人的处方都不尽相同 。 作者想告诉读者们 , 如果想彻底解决慢性病 , 必须从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找问题 , 这些源头问题因为每个人的习惯不同 , 还得按照实际的情况来进行调整 。
在解决读者关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临床营养指导方案的问题中 , 针对每一条营养建议 , 作者都会给读者细化到具体的内容 , 不是只讲干瘪瘪的理论原则 , 会使用数据表格等工具为读者列出具体选择 。 比如 , 在痛风患者的饮食指导中 , 因为痛风患者需要低嘌呤饮食 , 作者就详细列出了食物嘌呤含量分类表 , 通过不同的嘌呤含量给食物分级 , 每个级别分别对应的食物种类也显得一目了然 。 不仅如此 , 作者还在每一章的文末对本章重点知识进行了总结 , 使用流程图归纳要点 , 清晰明了 , 让读者能够快速了解大致内容 , 对前文详细讲解的内容进行了一次重点加强记忆 , 不失为让读者理清思路的一个好办法 。
预防远远重于治疗】我相信 , 认真地阅读完本书 , 会对大家平时自以为正确的“理念” , 或者说“常识”进行一次风暴洗礼 , 会彻底颠覆大家对疾病本身、疾病的治疗以及饮食调理等各方面的认知 。 当然 , 良好健康的状态不仅与饮食、运动、睡眠有密切关系 , 还和情绪压力、不良嗜好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 所有的健康问题都不能用一个单一的饮食方式去解决 , 尤其是对于临床营养方向的从业者 , 更需要细心、严谨、面面俱到地思考问题、寻求对策 , 才能从根本去解决患者的各类营养问题 。 你是你吃出来的 , 相信大家在读完这本书后 , 会对这个书名有具体而深刻的体会 。 我作为一名营养科医生 , 也想提醒大家要深刻意识到预防远远重于治疗 , 防患于未然比亡羊补牢要轻松许多 。 让我们一起来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