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蛋里藏着个神奇“画家”

本文转自:羊城晚报
比新鲜鸭蛋更好消化 , 能中和胃酸 , 增进食欲 , 蘸醋或煮熟可去异味
松花蛋里藏着个神奇“画家”
松花蛋里藏着个神奇“画家”
文章图片
图/视觉中国
松花蛋里藏着个神奇“画家”
文章图片
松花蛋里藏着个神奇“画家”
文章图片
松花形成机理示意图(资料图片)
□马劲
“黧颜玉体颤悠悠 , 内嵌松花似画柔 。 前世青黄明白液 , 今朝黑紫混淆球 。 仙丹羽化琉璃碟 , 琥珀胎生草泥瓯 。 陈醋溜香能待客 , 一壶老酒品春秋 。 ”这首诗中描写的美食是松花蛋 。
松花蛋就是大家餐桌上常见的皮蛋 。 它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蛋加工食品 , 如今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因其鲜滑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闻名于世 。 其实松花蛋不仅是人们口中的美味佳肴 , 更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
谁给松花蛋“文”的身
松花蛋 , 顾名思义 , 便是剥开壳后 , 蛋身会出现美丽的松枝状花纹 。 这些花纹是谁给它纹上的呢?
古籍《竹屿山房杂部》里第一次辑录了松花蛋的制作方子:取燃炭灰一斗 , 石灰一升 , 盐水调入 , 锅烹一沸 , 俟温 , 苴于卵上 , 五、七日 , 黄白混为一处 。 其制作方法各地不尽相同 , 没有统一标准 。 一般而言 , 制作松花蛋的主要原料有生石灰、纯碱、食盐、红茶(茶叶)、植物灰 , 它主要是以鸭蛋为原料 , 也有少数地方使用鸡蛋 。 主要是利用碱性溶液能使蛋白质凝胶的特性 , 将蛋腌制加工而成的食品 。
于是 , 民间有一种解释是说因松花蛋制作过程中加入了松枝烧成的植物灰 , 所以才会出现松花 。 这种说法显然不合理 。 用松枝烧成的灰与其他植物烧成的灰最多只是矿物质成分的不同 , 并且人们用其他植物灰制成的松花蛋也会出现松枝图案 。
还有一种看起来比较科学的说法 。 如果禽蛋放置的时间很久 , 蛋白中的部分蛋白质会分解成氨基酸 。 氨基酸的化学结构有一个碱性的氨基和一个酸性的羧基 , 这使得它可以跟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相互作用 。 而制作松花蛋的材料中含有一些碱性物质 , 如石灰、碳酸钾、碳酸钠 , 它们会穿过蛋壳上的细孔与氨基酸化合生成氨基酸盐 。 这些氨基酸盐不溶于蛋白 , 会以一定的几何形状结晶出来 , 于是便形成了松花 。
但这种解释细究起来也有可疑之处:碳酸钾、碳酸钠跟石灰混合之后 , 钙以碳酸钙的形态存在而难以进到蛋壳之内 , 而进去的钠和钾形成的盐类几乎都是易溶的 , 这就形成不了结晶 。 因此 , 这种解释也不合理 。
四川工业学院的马力教授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 分析出松花是氢氧化镁水合晶体 。 即在松花蛋腌制过程中 , 料液中的碱性成分通过蛋壳气孔向蛋内渗入(即OH-向蛋内渗入) , 导致蛋清蛋白质逐渐发生碱凝固 。
在这个过程中 , 蛋黄和蛋壳内的Mg2+迁移到蛋清中 , Mg2+逐渐同OH-在蛋清凝胶表层结合形成Mg(OH)2晶体 。 这种晶体沿一定的间隙排列 , 数量逐渐增多 , 同时 , 蛋清蛋白质在碱性作用下 , 降解出少量氨基酸 , 氨基酸与金属物质相遇 , 又会生成金属盐类 , 分布于蛋清凝胶的间隙 , 使得松枝状花纹更加明显 。 这应该是目前最权威的解释了 。
怎样让“文身”更美
如果你吃过松花蛋 , 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并不是每一个松花蛋都是有花纹的 。 根据相关研究 , 松花花纹与镁离子含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性 , 松花蛋蛋白胶体中镁离子含量达到90ppm以上才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松花 , 低于80ppm时则很难形成松花 。 松花蛋白中的镁主要来自鲜蛋白本身和料液及壳膜 。 而鲜蛋白中镁含量主要与生蛋鸭子的品种和饲养条件有关 。 料液中的镁主要来源于自来水、生石灰、茶末等 。 因此 , 选用优质的鸭蛋和独特的料液有利于松花蛋松枝状花纹的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