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大棚里春意浓

本文转自:西海都市报
民和大棚里春意浓
文章图片
村民杨英保在温棚里采摘菜瓜 。
西海全媒体采访人员吕锦武/文通讯员石延寿/图
隆冬时节 , 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设施农业基地的一栋栋温室大棚内 , 处处是春意盎然、人勤农忙的新景象 。
民和大棚里春意浓】走进中川乡前进村“黄河彩篮”基地种植大户包仓的大棚 , 辣椒、菜瓜等反季节蔬菜长势喜人 , 一株株辣椒枝干上挂满了鲜嫩的辣椒 , 几名村民忙着采摘、包装和装运辣椒 , 准备送到市场销售 。
村民杨英保说:“我年龄大了 , 外面的活不好找 , 所以在家门口的温室大棚里打工 , 主要工作是施肥、除草和采摘 , 一年下来有15000元的收入 , 既能顾家又能挣上钱 。 自己家里的3亩地也流转给了‘黄河彩篮’基地 , 去年每亩流转费1000元 。 ”
种植户包仓告诉采访人员 , 每个棚能采收鲜辣椒一千余千克 , 除去生产成本、人工费用、大棚租赁费用 , 一个大棚净收入达两万多元 。
随后 , 采访人员又前往巴州镇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 走进草莓大棚 , 一垄垄翠绿的植株间 , 鲜红饱满的草莓探头露脑 , 色泽诱人 。 种植户许鹏告诉采访人员 , 今年他租赁了12栋温室种植草莓 , 平均每天采摘配送50多千克鲜草莓 , 以每千克60元的批发价销售给商户 , 一个棚能收入五六万元 。
据巴州镇副镇长王光荣介绍 , 去年 , 民和县在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支持下 , 对设施农业基地的69栋温棚、3处鱼塘改造提升 , 增建了餐饮休闲区 , 打造了集温棚种植、休闲垂钓、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民和县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 有效盘活了乡村自然资源 , 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 预计实现年收入420万元 , 村集体经济收入53万元 , 可带动当地近200人在示范园内务工增收 。 民和县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党建+民族团结+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 将“行、游、住、食、学、娱”6大要素融合在一起 , 致力于打造休闲、观光、垂钓、采摘、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旅游业”发展体系 。
近年来 , 民和县把发展绿色、有机蔬菜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 , 蔬菜种植初步形成5个露地蔬菜种植基地和6个设施蔬菜基地 , 创建了十余个蔬菜品牌 , 全面提升了全县蔬菜生产水平、效益和品质 。 目前 , 民和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166.7公顷 , 涵盖10大类百余个品种 , 蔬菜总产量达10.5万吨 , 总产值1.57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