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成人类“公敌”( 二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防、可治
科学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在胃内“定植”的细菌——所谓细菌“定植”,指的是细菌从不同的环境附到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下来,依靠人体不断供给的营养物质,生长、繁殖后代,进而对人体产生影响。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成人类“公敌”
文章插图

图4:电子显微镜下的幽门螺旋杆菌(图源维基百科)
大多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并没有症状,但时间久了可能就会导致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等病症;幽门螺旋杆菌慢性感染可能导致胃癌和一种罕见的胃淋巴瘤。有数据显示:与未感染的人群相比,感染者罹患胃癌、黏膜相关淋巴样淋巴瘤(MALT)的风险增加了2到6倍。
因此专家建议: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应尽快、彻底地去医院接受专业治疗,以免引起更严重的后果,并避免将细菌传染给身边的人。心存侥幸、拒绝治疗是不可取的,相关研究已证实:人类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的自愈率为零。
很多人都对每年例行体检中的“吹气”项目不陌生,其实,这种学名为“碳13呼吸试验”的检测方法正是针对幽门螺旋杆菌设置的,是一种国际通用的无创、便捷、快速的标准方法。
如果在检测后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也不要慌张,目前我国推荐使用的“四联疗法”,可通过同时口服四种药物的方式,在10-14天的疗程内,达到较高的根治率。需要注意的是:在疗程结束后,需要间隔一个月进行复查,否则可能因没有彻底杀灭细菌而“复发”。
对于胃部“防御”环境发育尚不完备的儿童来说,成人嚼食喂饭、不用公筷、洗手不彻底等不卫生的行为,尤其容易让他们被幽门螺旋杆菌“攻陷”;事实上,大多数该细菌的感染都发生在儿童、青少年时期。
基于“家庭内传播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主要方式之一”的结论,由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共同发布的《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特别提出:“以家庭为单位防控,是阻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传播的重要策略”;指出“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家庭成员始终是潜在的传染源”,强调“对家庭中所有成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均应考虑根除治疗”。
是时候为了自己与家人的健康,去正视一些我们平日里不以为意的“小事”了:勤洗手、不吃不洁食物和水、聚餐时提倡使用公筷等等,都是我们力所能及,也应该去尽力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
春节即将到来,祝愿大家都能远离疾病的困扰,平安、健康地与家人朋友欢度佳节。
参考资料:
[1] Eight substances added to 15th Report on Carcinogens (2021.12.23)
[2]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Cancer
[3]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
[4]幽门螺旋杆菌治疗:高剂量二联疗法可以取代四联疗法吗?
[5]做好这件小事,胃癌发病率都降低了!
监制:夏宇
编辑:顾佳贇
制作:郭赛玲、史佳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