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治疗 可降低重症发生率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俯卧位治疗可降低重症发生率
家中老人如何科学“新冠趴”?专家给出建议
俯卧位治疗 可降低重症发生率
文章图片
医护人员在给患者做俯卧位通气 。 半岛全媒体采访人员齐娟
自全面实施精准防控的《新十条》后,新冠病毒在社会面的传播一直处在较高的水平,感染者越来越多,与之对应的出现下呼吸道症状进而影响呼吸的患者也不在少数 。 于是,为了改变疾病带来的通气不畅、血氧饱和度低的问题,继“葛优躺”“叶问蹲”“芸汐抱”之后,“新冠趴”开始大规模流行 。
据青大附院老年医学科专家刘丽萍介绍,“新冠趴”的学名叫做俯卧位通气 。 俯卧位通气通过改变患者体位使塌陷的肺泡复张,改善肺重力依赖区的通气、血流比例,减少无效腔而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膈肌运动方式和位置,利于分泌物的引流,进而改善氧合和廓清气道,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减少患者因氧合障碍导致的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和病死率 。
哪些患者需要俯卧位通气?为何要进行俯卧位通气?刘丽萍介绍,在未吸氧时,患者一旦出现血氧饱和度<94%和呼吸>22次/分,可考虑实施俯卧位治疗 。 当下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人数大幅增加,研究显示,对伴有低氧血症需接受鼻导管或氧气面罩,非重复呼吸面罩,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等无创呼吸支持的新冠肺炎患者,辅以清醒俯卧位治疗,能有效改善氧合以降低插管率,从而改善预后 。 对具有重症高危因素、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应当给予规范的俯卧位治疗,以改善氧合,降低重症发生率与病死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
如何进行有效俯卧位通气?专家建议每天总治疗时间尽可能大于12小时以上 。 每次持续时间应根据患者氧合改善和耐受情况,一般2~4小时变换,除了吃饭、上厕所下床活动及餐后2小时,都可以趴着,可以找个自己舒服的姿势,趴着睡觉、听音乐、追剧和家人聊天、视频等都是可以的 。
哪些患者禁止俯卧位通气?刘丽萍介绍,患者存在气道梗阻甚至窒息的风险;心源性肺水肿导致的呼吸衰竭;身体腹侧体表存在损伤或伤口而影响俯卧位;有颈椎,脊椎不稳定性骨折,需要固定;有青光眼或其他眼压急剧升高的情况;存在颅脑损伤等导致颅内高压;存在明显的肺栓塞高危风险;急性出血性疾病等患者禁止俯卧位通气 。
俯卧位通气需要注意什么?刘丽萍介绍,俯卧位通气前2小时不宜进食,通气时间不少于12小时;面部颧骨,胸前区,膝关节,小腿等易受压部垫软枕注意皮肤压力性损伤 。
俯卧位治疗 可降低重症发生率】进行俯卧位前需充分评估,对于治疗2~4小时后氧合未改善,甚至氧合指数迅速下降≥20%,需及时停止;治疗2~4小时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性增高,需及时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