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心”:在巴蜀大地播撒规范化诊疗的种子

2022年 ,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 。 其中 , 眼底病及其慢病诊疗被定位为未来5年的关注重点 。 权威调查显示 , 在我国 , 眼底病是首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 , 而这一疾病在国内的知晓度和规范治疗率均非常低 。 为改变这一现状 ,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光明中心”项目 , 旨在聚焦眼底病的规范化诊疗 , 推动我国实现普遍的眼底健康 。 目前 , 我国已有超过1000家综合及专科医院 , 超过1万名眼科医生加入该项目 。
作为“光明中心”在四川省的指导单位之一 , 四川省人民医院在四川省“光明中心”网络中扮演了带头人的角色 , 监督各成员单位贯彻落实“早筛早诊早治”的目标 , 同时与各成员单位联动 , 共同推进眼底病诊疗水平提高 。 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吴峥峥表示 , 医院在带动、促进全省眼科同步发展方面责无旁贷 。 她说:“‘光明中心’为眼底疾病诊疗规范提供了统一标准 , 对落实国家分级诊疗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 四川省人民医院将在‘光明中心’全国执行标准的指导下 , 结合区域实际情况 , 灵活协调工作开展 。 同时 , 医院加强四川省内同行与全国其他中心的交流学习 , 共同助推行业水平的提高 。 ”
“光明中心”:在巴蜀大地播撒规范化诊疗的种子
文章图片
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吴峥峥
早在2018年 , 四川省人民医院就牵头成立了由168家医疗机构组成的眼科联盟 , 几乎涵盖了四川省所有设立眼科的各级公立医院和连锁民营医院 。 在“光明中心”的指导下 , 四川省人民医院将充分利用眼科联盟及自身作为“光明中心”指导中心的便利 , 对联盟医院进行眼底病诊疗培训 , 提升相关医院眼科对眼底病的认识 , 同时在雷春涛等专家的带领下 , 指导“光明中心”下属中心开展抗VEGF治疗及玻璃体腔抗炎药物注射治疗等 。 “我院通过网络或微信群进行远程会诊 , 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医院眼底病的整体诊疗水平和规范化程度 。 ”吴峥峥说 。
“光明中心”带动凉山
眼科不断进步
“光明中心”:在巴蜀大地播撒规范化诊疗的种子
文章图片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彭俊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彭俊介绍 , 该院眼底学科在医院扮演了核心角色 , 也是整个凉山州眼科界的支撑力量 。 彭俊表示 , 尽管凉山州的交通不便 , 位置偏远 , 但为发展眼底学科 , 医院采购了当地第一台的OCT、第一台眼底手术显微镜和第一台玻璃体手术设备 , 实现了多项眼底病诊疗零的突破 。 “加入‘光明中心’以来 , 眼底学科更是发挥自身蓬勃的发展动力 , 支持推动中心的诊疗规范化、服务优质化 。 近3年来 , 医院眼科手术量接近5100台 。 其中 , 玻璃体注射手术达到1647台 , 玻璃体切除术、玻璃体积血、眼内异物等眼底手术达到370台 , 眼底病患者占全部住院患者的40% 。 同时 , 随着眼科诊疗疾病谱的不断扩大 , 我院向上级医院转诊的患者数量大幅减少 , 以往解决不了的难题 , 现在基本都能妥善处理 。 眼底学科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医院眼科的不断进步 。 ”彭俊说 。
彭俊表示 ,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积极加强对外交流 , 每年派出大量优秀青年医生参加各级眼科会议 , 并积极举办凉山州的眼科学术活动 。 “我们邀请全国著名眼科学者来本地指导交流 , 使青年医生接触到更多先进眼科理念 , 开拓他们的视野 。 我院也会选派青年医生到发达地区的医院进修 , 系统学习眼底病的诊疗技术 。 同时 , 依托‘光明中心’ , 医生可在网上打卡学习 , 分享经验 。 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了青年医生的理论水平 , 也让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 ”他说 , 此外 , 医院还大力鼓励青年医生开展科研 , 不断为眼底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蓬勃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