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铃:急危重症“解铃人”

(来源:松滋新闻)
“松滋新闻”
如果说急诊是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之门” , 那么重症监护室则是守住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 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王培铃是这道防线的守护者 , 她每天与死神博弈 , 竭尽全力守护万千危重患者生命健康 。
王培铃:急危重症“解铃人”
文章图片
▲调整呼吸机参数
24小时 , 随叫随到
监护仪器滴滴答答响个不停、电话铃声接连不断、医护人员步履不停穿梭于病床之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ICU)里 , 紧张而忙碌 。
王培铃:急危重症“解铃人”
文章图片
▲巡查病房
“药量减少后 , 病人各项指标情况如何”“患者颅内出血有减少吗”“覃爷爷 , 来试着动动手指 , 腿能伸直吗”……早上八点 , 接班的王培铃立即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 挨个检查病人病情、了解精神饮食状态、查看生命体征是否稳定、根据检查结果精细化调整呼吸机和微量泵数值、开具医嘱调整用药……这一忙碌就是3个多小时 。
随后 , 王培铃来不及喝一口水 , 又马不停蹄地为等候的患者家属介绍病人病情 , 商定后续治疗方案 。 一遍遍耐心细致的讲解 , 王培铃的嗓子逐渐嘶哑 。
王培铃:急危重症“解铃人”
文章图片
▲与患者家属沟通病人病情
自从新冠疫情进入新的防控阶段 , 危重症患者数量增加 , 这便成了王培铃的工作常态 。
“现在每天工作时长基本都在十几个小时左右 , 有时候刚躺下休息 , 还会接到科室或者病人家属电话 。 ”王培铃说 , 除了她之外 , 其他的医生护士也都是白班夜班连轴转 , 24小时随时待命 。
争分夺秒 , 抢救生命
除了骤然增加的工作量外 , 王培铃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 “病人病情瞬息万变 , 需要精神高度紧张 , 始终保持最佳的作战状态 。 ”
“滴滴滴——”凌晨三点 , 监护仪刺耳的警报声打破了静谧的病房 。
王培铃:急危重症“解铃人”
文章图片
▲查看病人生命体征
王培铃立即跑到病床前 , 发现患者心率、血压升高 , 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 , 听诊后考虑为急性心衰发作 。 上调呼吸参数、加用降压药物、加大CRRT脱水……王培铃随即对患者进行抢救 , 半个多小时后 , 病人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 这样惊心动魄的抢救几乎每天都会在ICU病房上演 。
“夜班的时候 , 2名医生、4名护士要负责20多个危重病人 , 既要保证24小时的液体治疗、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随时调整微量泵 , 还要监测血糖、体温 , 负责患者的翻身拍背、吸痰、大小便护理等等 , 基本没有休息的时间 。 为了预防病人病情发生变化 , 还得时时刻刻绷紧一根弦 。 ”王培铃说 。
王培铃:急危重症“解铃人”
文章图片
▲商定治疗方案
坚持“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原则 , ICU将床位扩增至22张 , 并很快“满员” 。 患者数量增加一倍 , 医护人员陆续感染新冠 , ICU瞬间面临人手不足的困境 , 只能带病上岗 。
“我们都只在家休息了一天 , 烧退后就继续上班 。 比较‘幸运’的是 , 几个医生没有一起倒下 , 都是陆续感染 。 ”王培铃笑道 , 那时候病房到处都是医护人员咳嗽的声音 。
坚守阵地 , 夜以继日 , 向“阳”而行 。 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与努力 , 才能一次次将处于死亡边缘的危重病人拉回 。
不惧险阻 , 坚守防线
王培铃是松滋本地人 , 2018年从湖北科技学院毕业后 , 回到市人民医院工作 。 2020年10月 , 选择分到ICU科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