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运平台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传统物流行业的发展( 三 )


传统物流服务下内外部客户存在6个痛点:
(1)标准问题 。 物流服务是一个靠人来实施的服务 , 由于人的素质参差不齐 , 导致客户感受体验的物流服务感受不同 , 没有统一的标准 。
(2)定价问题 。 物流服务不同于有形产品可以明码标价 , 物流服务报价的人不同 , 报出来的价格也不同 。
(3)评估问题或衡量问题 。 由于缺乏标准 , 无法量化 , 导致无法准确评估服务质量的好坏 。
(4)个性化问题 。 客户的需求是希望能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 但这种假设的前提是客户非常清楚自己的需求 , 同时也有足够的能力做到 , 但实际上客户不太清楚自己的需求 。
(5)一致性问题 。 传统的服务一致性更多是靠服务规范或服务标准严格执行来达成的 。 然而人不是机器 , 不可能万无一失 。
(6)针对性问题 。 传统的服务思维关注客户满意 , 而产品思维更多关注客户痛点 , 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 产品的痛点思维模式使得服务产品能很好地聚焦于客户痛点 , 并且持续地快速迭代和改善 。
另外 , 合同物流在执行和运作的过程中 , 最简单的认知是提供仓库或运输的单一服务 。 但是要做统仓统配 , 做同城配 , 需要逐步进行点到面的整合 , 整合后在区域的服务体系中能够做全网化的服务 , 通过数字化等技术来实现整个智能决策的响应 。
3.数据业务化
利用数字化技术所支持的供应链整合与流程创新来支持战略层面的转型与变革 , 建立全新的商业模式 。
一个常见的新商业模式是所谓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或“赋能” , 即把汇集海量数据及分析数据得到的有价值的结果作为新的价值主张 , 向上下游合作伙伴乃至更广泛的生态圈合作伙伴提供数据分析及基于数据分析的解决方案 , 并从中获得新的收人来源 。
行业领军企业会在“赋能”上下游及生态圈合作伙伴的过程中 , 不断学习和总结不同伙伴的需求和每次的服务提供 , 将一些共性的需求沉淀为标准的服务模块 , 同时开发更多按需配置的定制化服务模块 , 最终形成包括大量标准和定制模块在内的“资源池” , 实现“赋能”服务的规模效应 , 通过各类模块的组合来快速满足各类新需求 。 这种服务能力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与合作伙伴 , 最终帮助企业成长为供应链十生态圈的呀象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做好用户关系、接口与交互界面的设计;
(2)设一艺参约合作机制与利益分配规则 , 精密到元角分的利益计算 , 以及组织与协调不过尸呢提约商业伙伴关系;
(3)提升构建生态圈的能力 , 生态圈的领导者在捕捉更多机会翻同时.也面临着更多风险 , 因此为了平衡风险和机会 , 就要有动态重构市场范围、资二二更叱组织结构的能力 。
数字货运的发展意义
(一)行业资源整合与价值重塑
再物流成本具有万亿元级提质增效空间 , 公路货运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 数字供应链物流行业提质增效的理想愿景 。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物流成本14.9万亿元 , 占GDP比重14.6% , 对标美国的8% , 若通过系列专业化、数字化措施推动物流行业提质增效 , 中国的物流成本约有万亿级下降空间 。 数字供应链被认为是物流行业提质增效的理想状态 , 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将运输成本下降5%-15% 。 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费用下降10%15% 。
整体而言 , 数字货运平台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 也为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物流经济注入新活力、增加新动能 。 但对普通物流企业尤其中小物流企业而言 , 其难以真正参与到产业服务与整合的核心环节 , 当下仍处于商业链条的低价值端.数字货运作为新基建背景下平台经济力量的重要一环 , 其发展离不开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 , 也得益于政策的引导和监管 。 一方面 , 数字货运平台需要满足我国货运行业资源需求量大、需求种类多样化的要求;另一方面 , 全社会货运行业的供应、需求的精准匹配 , 中小物流企业的服务整合过程 , 还存在诸多痛点与阻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