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岁新冠老人治疗13天后康复出院,新华医院成人急诊已迈出最高峰

“闯关成功!”对于100岁的杨阿婆来说 , 最艰难的时候终于过去了 。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感染 , 杨阿婆并没有幸免 。 2022年年底 , 杨阿婆“阳”了以后 , 住进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以下简称“新华医院”) , 胸片提示杨阿婆两肺纹理增多 。 经过13天的治疗 , 杨阿婆康复出院 。
新华医院与此轮新冠疫情较量的医疗战役已持续了一个月 , 成人急诊已逐步迈出最高峰 , 急诊内科日接诊量呈下降趋势 , 但是 , 85岁以上老年患者和重症患者的占比仍较高 。
对此 , 新华医院统一调整医院资源 , 统一调度医务人员、统一调配床位资源 , 建立院级专家组 , 通过急诊患者“病情五色分类法”等举措 , 适度缓解急诊的紧张 , 近期各ICU(重症监护室)也陆续传出患者转普通病区的消息 。
百岁老人、中年危重型男子转危为安
上海百岁新冠老人治疗13天后康复出院,新华医院成人急诊已迈出最高峰】“能够让百岁老人告别新冠 , 康复出院 , 我们都很高兴!”对于新华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主任医师杜隽铭来说 , 在和这场与新冠赛跑的艰难时期 , 积极与疾病赛跑 , 救助一个个重症患者 , 因为医患共同亲历生命奇迹的出现而感到欣慰 。
上海百岁新冠老人治疗13天后康复出院,新华医院成人急诊已迈出最高峰
文章图片
新华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 医院供图
杨阿婆今年100岁 , 2022年年底出现了发热并伴有呕吐现象 , 自测新冠抗原阳性 。 当杨阿婆出现在急诊室的时候 , 医生们都为她捏把汗:100岁高龄 , 胸片提示两肺纹理增多 , 能否挺过炎症风暴的侵袭是个极大的未知数 。
入院后 , 医生们对她进行了氧疗、抗病毒治疗以及营养支持治疗 。 2023年1月1日 , 好消息传来:杨阿婆新冠核酸转阴 。 近期再次评估显示 , 100岁的杨阿婆可以康复出院了 。
同时 , ICU也传来好消息 。
“万万没有想到 , 自己只有30多岁 , 竟然在面对新冠时变得如此脆弱 。 ”37岁的李先生最近从新华医院康复出院了 , 但他曾经一度成了危重症病人 。
2022年年底 , 当他踏入新华医院发热门诊之前 , 发热1周、咳嗽3天 , 稍微活动下甚至咳出带血丝的痰 。 发热门诊初步检查 , 胸部CT平扫提示“两肺病毒性肺炎可能大” 。 不过 , 医生们特别注意到 , 李先生是一位有基础病的病人——2型糖尿病史14年 , 同时患有多年的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疾病 。
入院进一步诊断后 , 医生们认为李先生的新冠病毒感染已达到危重型 , 除重症肺炎之外 , 还有脓毒血症、2型糖尿病 , 高脂血症 , 高尿酸血症 。 同时 , 李先生还出现了电解质紊乱引起的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 。 专家们立即为他进行了高流量氧疗支持下联合清醒俯卧位通气 , 抗病毒治疗保护下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炎减少肺渗出吸收等综合治疗 , 最终转危为安 , 好转出院 。
急诊人数回落 , 仍在全力救治重症患者
新华医院最新统计 , 2022年12月9日至今 , 新华医院成人急诊共接诊患者2.6万余人次 , 成人发热门诊共接诊患者1.2万多人次 , 儿童急诊共接诊患儿1.7万人次 , 来院120救护车逾3000辆次 。 随着疫情进展 , 新华医院成人急诊就诊量日趋平稳 , 成人发热门诊、儿童急诊、儿童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回落明显 。 但120救护车来院数量仍在高位 。
1个多月间 , 无论是救治病人的医生还是医疗资源 , 新华医院都进行了全院大调整 。 第一阶段 , 医院将急诊医学科、呼吸内科医生同外科医生进行混编 , 学科交叉互补 , 确保发热门诊第二诊区、成人急诊、儿童发热与急诊的正常运行 。 同时 , 腾出空间增设第二急诊 , 区域内含14个诊位及超声、CT检查设备 。 同一时间 , 增设重症监护床位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