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医者之爱托起生命之花——贝林(中)( 四 )


他弯下腰 , 轻轻捡起一片落叶 , 轻轻地 , 像捧着一个婴儿一样呵护着 。 突然 , 手上凉凉的 , 哪来的水滴?他愣住了 , 这才惊觉到是自己的眼中掉出了晶莹的泪滴 , 他的心里不禁一颤 。
生命太脆弱了 , 需要爱的呵护才能成长!作为医生 , 他要承担起这个责任 , 用爱来呵护孩子们的生命 。 那一刻 , 他下定了决心 , 一定要全力以赴 , 以自己的智慧寻找到能够有效地阻止白喉的对策 。
一阵风儿吹来 , 吹得林中枝叶摇晃 , 发出簌簌的声响 。 啊 , 这是生命跳动的声音 , 太美太美了!
从此 。 每天早上4时 , 天还没有亮贝林就来到研究所 , 当其他同事开始在实验室里准备一天的工作时 , 他已经完成了一半的日常工作 。 对孩子们的爱 , 不懈的努力 , 高速运转的工作效率 , 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
起初 , 贝林尝试用消毒灭菌的方法来防治白喉 。 于是 , 他运用氟和汞消毒的方式对白喉进行治疗 , 但一次次实验都失败了 。
反复尝试 , 反复失败 , 认真反思 , 重新再来 。 最后 , 贝林决心仍然沿用“以毒攻毒”的中医理论进行研究 , 以此来找到治疗白喉的方法 。 他要在感染了白喉杆菌后幸存的动物血清里找到“解药” 。
首先 , 他将有致病力的白喉杆菌注射到小白鼠体内 , 使它们患上白喉后 , 再给它们注射碘剂进行治疗 。 结果 , 大部分小白鼠被碘剂毒死了 , 另一部分小白鼠死于白喉 , 只有2只小白鼠幸运地活了下来 。
这2只活下来的小白鼠给了贝林巨大的希冀 , 他再次给这2只小白鼠注射有致病力的白喉杆菌 , 它们仍然没有出现白喉相关症状 。 几天后 , 他又一次给这2只小白鼠加倍注射有致病力的白喉杆菌 , 而它们仍然行动自如 , 一点异常表现也没有 。
实验结果令贝林十分兴奋 , 进一步增添了他的信心 。 他从这2只小白鼠的血管中抽出一些血液 , 分离出血清 , 将其注入新感染白喉杆菌的小白鼠的血管里 。 奇迹发生了 , 这些白喉患鼠在注射了血清之后 , 很快就痊愈了 。
贝林连续做着同样的实验 , 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 实验结果充分说明 , 感染过白喉的小白鼠的血清内 , 产生了一种能够“中和”白喉杆菌外毒素的抗毒素 , 从而使之失去毒性 。
1890年 , 贝林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 , 指出可以通过注射白喉抗毒素血清来治疗白喉患者 , 这一“血清疗法”的理论已经被动物实验所证实 , 只是尚未有应用于人体的先例 。
为了能将动物实验转向临床治疗 , 贝林又开始了进一步的工作 。 他先用药物将白喉杆菌的毒力弱化 , 然后将减毒后的白喉杆菌注入具有丰富血液的羊的血管里 , 再从这只羊的血液里提取血清 , 保护另一只已经感染白喉杆菌、但还没有发病的羊 , 再从这只羊的血液里提取血清 。
通过这种方法 , 贝林成功收集了一定数量的羊白喉抗毒素血清 , 他要用它来治疗饱受白喉折磨的儿童 。
用医者之爱托起生命之花——贝林(中)
文章图片
德国明信片(1940):贝林发现白喉抗血清50周年 , 照片上的贝林双目炯炯有神 , 充满了智慧 , 仿佛能够洞察一切
09圣诞大拯救
1891年12月24日 , 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圣诞节 。
按理说 , 圣诞节前后 , 欧洲已经沉浸在迎接新年的欢乐气氛之中 。 然而 , 在柏林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病房里 , 一个身患白喉的女孩已经奄奄一息 , 生命似乎快要走到尽头了 。
女孩闭着眼睛 , 无声无息地躺在病床上 , 父母坐在病床旁 , 脸上挂满了忧愁与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