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医者之爱托起生命之花——贝林(中)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邮说医学史107:
用医者之爱托起生命之花
——贝林(中)
05军旅生涯
军医学院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 , 一切都按照军队的要求执行 。 早晨哨响就起床 , 天还没亮就开始晨练 , 吃饭、作息时间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 还有强度很高的操练……这一切 , 将贝林一颗豪放的心渐渐收拢 , 并且养成了他良好的生活习惯 。
俗话说 , 成为天才的决定因素是勤奋 。 作为一个从小过惯了苦日子的穷人家的孩子 , 贝林尤为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 在校期间他特别刻苦 。 他有自己的理想 , 将来要当一个好医生 , 因此一本本枯燥乏味的医学书籍 , 到了他的眼前都变得充满了趣味 。 教室里 , 实验室里 , 宿舍里 , 他只知道学习、学习、再学习 , 不肯虚度每一刻的光阴 。
学 , 然后知不足 , 这给了贝林继续学习、不断深入、不断进步的动力 。 他由浅入深 , 循序渐进地努力学习 , 辛勤的汗水在流淌 , 勤奋的心血在闪光 。 他的刻苦与聪慧很快就让他脱颖而出 , 成为一名成绩突出的优等生 。
4年军医学院生涯 , 他接受了严格的军事化训练 , 凭借坚定的意志和信念 , 刻苦学习 , 不懈进取 , 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 1878年 , 他以优异成绩从军医学院毕业 , 然后按规定到军中去服役 , 任军医一职 。
军医和普通医生最大的不同 , 在于他首先是一名军人 。 贝林在军中就任军医的时候 , 就是一个冲锋陷阵的战士 , 从不躲在后方等待伤员送来 , 而是奋不顾身地战斗在第一线 , 在烽火硝烟中进行现场战地救护 。 凭借勇敢无畏的精神和扎实的医学知识 , 他挽救了许多前线士兵的生命 。
一次 , 他在前线抢救一名伤员的时候 , 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了肩膀 , 鲜血直流 。 他草草给自己包扎了一下 , 咬紧牙关 , 坚持把伤员送到战地救护站 。 伤员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 而他自己也被同事送上了手术台 。
手术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 半个小时后 , 贝林体内的子弹被取出来了 , 他的伤口经过仔细包扎 , 身体已经没有大碍了 。 就在这时 , 他听到了隔壁手术床上一名正在接受手术的士兵的哼哼声 。
这是从牙缝里传出来的声音 , 听得出来那位伤兵很痛苦 , 正在强忍着 。
“怎么会痛成这样?给他打麻醉药呀!”贝林对手术军医说 。
“麻醉药紧缺 , 而手术不能耽误 , 没有办法 , 只能在不打麻醉药的情况下就给他动手术了 。 ”手术军医遗憾地说 。
“啊!怎么会这样 , 那我刚才手术时的麻醉药是哪来的呢?”
“那是救护站仅剩的一支麻醉药 , 这位伤员知道这是唯一一支麻醉药后 , 说什么也不肯用 , 一定要让你用 。 当时他是这么说的 , ‘麻醉药给贝林医生用 , 他的健康更重要 , 可以去救活更多的人 。 ’”
听到这里 , 贝林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 他看着这位伤员正紧咬牙关 , 几次痛得差点昏死过去 , 眼泪不由自主地从眼眶里冒了出来 。
都是人 , 都是生命 , 都是血肉之躯 , 这名普通战士为自己让出了最后的麻醉药 。 贝林知道 , 这是一个普通人对“医生”这个职业所寄予的本能的尊重与期望 , 也让自己更加明白身为一名“医生”所肩负的巨大责任与使命 。
他流着眼泪在心中发誓:“我一定要更加努力 , 一定要做一名好医生 , 竭尽全力去减轻病人的痛苦 。 ”
我们原来以为 , 有一种气质是与生俱来的 , 就像太阳的光辉一样 , 永远是一片金黄 , 洒满了整个大地 , 那种高贵与恢弘 , 无不令人仰望 。 然而 , 当我们在清晨漫天的云海中 , 真切地看到太阳以一种无所畏惧的气度 , 从容不迫地冲破层层云霞喷薄而出的时候 , 我们才真正懂得有一种气质并非天赐 , 而是来自灵魂深处的热情和无比坚定的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