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菜的尽头,为什么是哈尔滨盒饭?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地道风物
(ID:didaofengwu)
作者|风物菌
摄影/大琳Darlin
盒饭 , 中国快餐中最基础的形式之一 。 但对大部分人而言 , 其往往不过是繁忙工作或旅途中的权宜之选 , 并无什么特别的意义 。
然而 , 在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 , 盒饭 , 却早已超出简单的快餐概念 , 而成了一种颇具规模的市井食俗 , 一道让人念念不忘的隐秘风味 。 甚至 , 那些平日招摇于高级场所 , 开着豪车、身穿貂皮的大哥大姐 , 也不时要钻进那些毫无服务可言的自助盒饭店 , 拣一大盒十块钱的饭菜 , 坐在那儿连菜带饭地“扒拉”干净 , 然后一脸满足地瘫坐一团 。
东北菜的尽头,为什么是哈尔滨盒饭?
文章图片
自助盒饭 , 菜品丰富 。 摄影/小柠檬????
在短视频平台上 , 十个哈尔滨探店博主 , 有九个在吃盒饭:一个个满面红光的姑娘小伙儿 , 捧着一盒盒满满当当的饭菜 , 吃出了食欲的喷涌 , 吃出了虎咽狼吞的雄壮 。 惹得评论区里千里之外的南方人纷纷声称 , 必须要来哈尔滨感受一次这碳水与脂肪的世纪大碰撞 。
在夜生活堪称匮乏的东北 , 哈尔滨盒饭更是一枝独秀 , 让滴水成冰、八方肃杀的漫漫寒夜 , 总有那么几处烟火升腾的热烈据点 。 从烧烤店、洗浴中心里相互搀扶而出的酒醉客人 , 夜班出租车司机 , 下晚自习的学生 , 夜场演员 , 行色匆匆的神秘过客 , 饥肠辘辘的旅人 , 乃至专程因短视频而来打卡的外乡客 , 在盒饭店中往来交错 , 一座东北城市的暧昧底色 , 就在这样被映在了聚光灯下 。
东北菜的尽头,为什么是哈尔滨盒饭?
文章图片
露天盒饭车 。 摄影/小柠檬????
东北菜的尽头 , 为什么是盒饭?
盒饭在哈尔滨能够形成如此规模 , 有一个重要的前提 , 那就是:在哈尔滨这座城市 , 原并无一种类似西南之米粉、山陕之面条、云南之米线 , 甚至沈阳的鸡架抻面一样 , 在城市餐饮生态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的粉面快餐文化 。
东北菜的尽头,为什么是哈尔滨盒饭?
文章图片
盒饭荤菜 , 个个诱人 。 摄影/大琳Darlin????
而另一方面 , 东北人确实异常钟爱炒菜+米饭的搭配 , 甚至 , 过去很多家庭吃早餐 , 其实就和午餐晚餐一样 , 大张旗鼓地炒上几个菜 , 就着大米饭吃 , 丝毫不给这睡眼惺忪的清晨第一餐留一点儿面子 。
所以 , 哈尔滨的盒饭 , 本质上并无什么新鲜的花样 , 无非一些滋味厚重的“东北下饭菜”:溜肉段、红烧肉、烧茄子、地三鲜、油焖尖椒、柿子鸡蛋……配上香甜的、无限供应的白米饭 。 东北菜与米饭 , 两者如磁石一样猛烈地黏合在一起 , 一口菜 , 三口饭 , 循环助攻 , 让食客对来自胃部的胀满警报置若罔闻 。
东北菜的尽头,为什么是哈尔滨盒饭?
文章图片
东北的强悍下饭菜 。 摄影/小柠檬????
东北菜的尽头,为什么是哈尔滨盒饭?】而在盒饭内必备的诸多经典菜色之中 , 最值得一提的 , 必须是溜肉段 。
很多外地人不清楚溜肉段与锅包肉这两道经典东北菜的区别 , 简而言之:锅包肉是肉片 , 溜肉段是更厚实的肉段;两者在调味前都被两次过油炸得酥脆;锅包肉是酸甜口 , 其滋味来自最后的烹汁 , 炸肉本身的酥脆绝少受影响 。 而溜肉段则是咸口的 , 其调味 , 则主要靠后面的一层勾芡 。
溜肉段的微妙之处 , 就在于这层勾芡:一般而言 , 大馆子里做溜肉段 , 强调这个上芡的功夫 , 得是薄而均匀的一层 , 完美裹上味道的同时 , 不失炸肉之酥脆 。 然而 , 这一原则 , 在盒饭界却是彻底行不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