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疾病|冬季如何预防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血管疾病|冬季如何预防周围血管疾病?
文章插图
周围血管疾病|冬季如何预防周围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是外周血管病的通称,主要包括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静脉血栓形成、布加氏综合症、雷诺氏综合症等等。随着生活环境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周围血管病变的越来越常见,患者轻则损失肢体,重则威胁生命。因此,在此类疾病高发的冬季,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及积极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周围血管疾病|冬季如何预防周围血管疾病?
文章插图
为什幺说秋冬季节易发周围血管病呢?医学研究认为,秋冬,特别是霜降之后,天气转寒,气温、气压变化剧烈,人体受冷空气刺激后,常常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加大。此时,血小板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如再加上内分泌失调,血液粘稠度加大,血凝时间缩短,这些因素,将会进一步促使血栓的形成。而足部脂肪较少耐受力较差,肢体末端血管较细,并且血流缓慢,中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减低,因此极易导致血栓的形成。
例如脉管炎,全称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年龄一般在20--45岁之间,多发于小腿及足部,主要由于肢体中小动脉形成血栓,造成供血不足而致。发病初期患肢明显发凉、怕冷、麻木或疼痛,行走时足底有垫物感,肢体疲劳,行走一段距离后被迫停止行走,休息片刻才能继续行走,此症状医学上叫间歇性跛行。中期患肢疼痛加重,肢体动脉搏动消失,表面皮肤粗糙,且呈红紫或变白,汗毛脱落,趾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后期将岀现感染溃疡,指(趾)坏死,形成“坏疽”。
周围血管疾病|冬季如何预防周围血管疾病?
文章插图
冬季如何预防周围血管疾病呢?
首先饮食起居,要有规律。少吃或不吃粘性食物,如黍米面、年糕、芝麻糖之类。日常膳食宣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选择含胆固醇量低的食品(糖麸与谷类食品)与蔬菜,多喝水或淡茶水,可以减少肠内胆固醇的吸收,防止高血脂症与动脉硬化,同时少食高热食品。
其次,吸烟对周围血管有一定危害,也是致病因素之一。因为尼古丁(烟碱)是一种收缩血管的物质,长期吸烟可以引起肢体动脉处于持续的痉挛状态,日久发生血管壁的营养障碍;烟碱还可以使动脉血与氧的结合减弱,血液粘稠度增高,使肢体血流缓慢,逐渐形成血栓而产生肢体血管疾病。注意饮食结构
寒冷是肢体血管疾病诱发和致病的主要因素。因为寒邪侵袭,凝滞脉络而为病,湿邪致病症状更为严重,所以防寒同时应注意防湿。肢体静止的工作,应做好保暖,并在一段时间后,尽可能变换体位,活动肢体,久坐久站人群有条件可以穿医疗压力袜,以改善血液循环。鞋袜要轻便、柔软、保暖;被褥要舒适保暖;可用温水洗脚,切忌用过热的水烫洗,洗脚温度要适宜(32℃左右)。
最后,要防止各种细菌及毒素的感染。感染可以诱发下肢动脉与静脉的血管病变,除足癣、甲沟炎、嵌甲、小腿丹毒、臁疮及小腿部感染的预防外,还要注意全身其他病变继发的血行感染而致的血管病变。
最后市中医院周围血管病科的王医生提醒大家,发现周围血管病初期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并积极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减轻患者痛苦。
周围血管疾病|冬季如何预防周围血管疾病?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