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湿气重”,你听说的和医生治的“湿气”,是一回事吗( 二 )


多是因为固有疾病 , 如遗传和激素引起的 , 碰水只是诱因而已;
或者是因为自己处理不当 , 比如洗头后没有及时吹干 , 直接遇冷风 , 导致血管收缩导致的 。
而原有疾病的人群 , 要根据情况碰水 。
比如皮肤病人群 , 在病发期间 , 就不适宜频繁过度清洁皮肤 , 这样会导致疾病更加严重 。
「湿气」可怕吗?
不少祛湿广告都说:
湿气是万病之源 , 肥胖、便秘、关节炎、妇科炎症 , 各种富贵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都是湿气引起的 , 甚至连精神状态也会被湿气影响 。
中医方面:不必过分担心 , 也不用过度祛湿 。
湿气确实对人体影响很广 , 但不是什么穷凶极恶的病 , 主要是因为脾胃运化功能不行导致的 。 (注:中医讲的脾胃其实是一个整体的概念 , 指的是整个消化系统 , 并不只是脾和胃两个器官 。 )
脾胃主要作用是“主运化” , 输送人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 , 以及运化水液 。 脾胃虚弱就会导致消化功能减退 , 水湿潴留 , 出现各种疾病或者症状 。
所以从中医角度来说 , 只要能维持脾胃正常运转 , 让体液有序循环 , 就不用过分担心“湿气”这回事 , 更不必过分祛湿 。
首先 , 市面上大部分的祛湿产品 , 其实都是无效的 , 因为个体差异比较大 , 一般来讲要考虑什么原因引起的(像脾虚 , 要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 痰湿重 , 一般就用二陈汤加减了) , 不是一味药就能包治百病 , 包治百人 。 如果真的有湿气重的症状出现 , 还是要及时就医对症治疗 。
其次 , 水在我们的健康中很重要 , 人体本来就存在大量的水分 , 水在体内直接参与物质代谢 , 浸润器官等重要作用 。 我们更要注意的是维持正常的体液循环 , 注意脾胃健康 , 而不是过分担心“湿气”这回事 。
最后 , 已经出现疾病的人 , 要以治疗原发疾病为主 , 否则只会造成病程拖延 , 越来越严重 。
什么是“湿气重”,你听说的和医生治的“湿气”,是一回事吗
文章图片
西医方面:有病治病 , 别说那些虚的 。
所有疾病的进程都是有迹可循的 , 都需要结合症状判断 , 并进行一定的医学检查 , 不能笼统得归结为都是“湿气”引起的 , 更不存在什么万病之源 。
总结:
相信大家 , 看完文章 , 都对“湿气”有了一定了解 。 虽然关于“湿气” , 它存不存在 , 会发生什么影响 , 以及治疗方式 , 中西医都有不同的观点 ,
但无论在中医还是西医方面 , 湿气都不能具象指代某一种疾病 , 更应该是受外部环境(如季节、病毒等)影响 , 或是人体身体细胞代谢率下降和循环功能不佳 , 而导致出现的疾病症状 。
更重要的是 , 不要把湿气妖魔化 , 它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 大家不必因为一点症状就对号入座 , 还是要因人、因病制宜!
还有一点补充 , 无论从预防“湿气” , 还是预防“疾病”的角度 , 中西医都是一致的 , 那就是:
健康饮食
主食以谷物、薯类为主;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 每天保证400g的蔬果;
多吃含膳食纤维丰富的菌菇类、豆类;还可以吃一些健脾的食物 , 如薏仁、赤小豆、莲子、芡实、茯苓等;
戒烟忌酒 , 少吃含糖高的点心、零食 , 少喝含糖量高的饮料 。
有效运动
每周至少5~7天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效运动 。
中等强度运动(目标心率)=运动时心率要达到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70% , 可以佩戴测算心率的手表进行实时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