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查|热烫饮食习惯惹的祸

央广网北京2月3日消息 食管癌发病率位于我国恶性肿瘤的第5位 , 死亡率居第4位 。 食管早期癌因其侵犯范围浅 , 很多患者无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 , 往往容易忽视 。 而肿瘤的预后又与诊断时的肿瘤分期密切相关 , 早期食管癌微创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85%~95% 。 因此 , 开展食管癌的筛查及早诊、早治是目前提高食管鳞癌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 。
【筛查|热烫饮食习惯惹的祸】69岁的齐奶奶一直喜好吃热烫的食物 , 平时身体非常好 , 无任何不适 。 齐奶奶的女儿是一名医生 , 强烈建议母亲去做胃肠镜检查 。 齐奶奶为了让家人安心便听从了女儿的安排 , 没想到在胃镜检查中还真的发现了食管下段的片状黏膜粗糙性病变 。 经过内镜下碘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等手段 , 确诊齐奶奶为早期食管癌 , 之后入院进行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 将病变完整切除 , 病理显示为食管鳞状上皮原位癌 。 目前齐奶奶恢复较好 , 在规律复诊中 。
什么样的人需要筛查
对于高风险人群和家族史不详人群 , 应在40岁开始筛查 , 截至74岁 。 而一般风险人群应从55岁开始筛查 , 截至74岁 。
如何确定自己是否属于高风险人群
(1)长期居住于食管鳞癌高发区 。
(2)一级亲属有食管鳞癌病史 。
(3)既往有食管病变史(食管上皮内瘤变) 。
(4)本人有癌症史 。
(5)长期吸烟史 。
(6)长期饮酒史 。
(7)有不良饮食习惯如进食快、热烫饮食、高盐饮食、进食腌菜者 。
具有以上任意一条 , 就属于高风险人群 , 应从40岁开始进行食管癌筛查 。
采用何种手段进行筛查最为有效
随着电子胃镜的普及 , 胃镜已成为常规的检查手段 , 但有些早期胃癌在普通白光内镜下仅显示为轻微的黏膜或血管改变 , 容易漏诊 。 因此 , 对于高风险人群 , 在筛查时应给予碘染色素内镜或电子染色内镜检查 。 最终的诊断需要综合各种内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结果 。
早期食管癌诊断后如何治疗
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和成熟 , 内镜下治疗已逐渐成为早期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 。 临床医师在进行严格评估后 , 会在麻醉医师和有经验内镜护士的配合下 , 对患者进行内镜下的微创治疗 。 但微创不代表无创 , 内镜下治疗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出血、穿孔以及食管狭窄 , 所以操作后需严密观察患者的症状 , 警惕并发症发生 , 及时对症处理 。
小贴士:提高警惕 , 积极筛查
齐奶奶发现自己得了食管癌是不幸的 , 但在无症状时发现了她的食管早期癌 , 并通过内镜微创手段进行了治疗 , 避免了开胸手术切除部分食管的后续问题 , 她又是何其幸运 。 从齐奶奶的故事中 , 我们认识到食管早期癌是个“沉默的杀手” , 尤其对于喜好热辣烫食的朋友来说 , 更要提高警惕 , 只有积极筛查 , 才能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聂丹 黄永辉)
筛查|热烫饮食习惯惹的祸
文章图片

(《医生的建议:来自百余位专家的肺腑之言》 , 主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金昌晓 , 人民卫生出版社供图 , 央广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