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超4成学生被这个问题困扰,高校如何伸出援手?( 二 )

●几乎每天都有睡眠问题(例如失眠或者嗜睡);
●反应迟缓或躁动不安;
●毫无来由的疲惫;
●强烈的自卑感或羞耻感;
●时常有无助或无望情绪;
●几乎每天都无法集中注意力;
●反复出现过自杀的想法等 。
“在线评估系统也专门增加了抑郁症的筛查 , 如果学生符合上述症状的一项或几项 , 健康服务部会主动介入 。 ”基于云技术 , 学校还开发了在线交互式健康系统 , 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心理学知识 , 了解不良情绪、异常行为模式等背后的原理 。 具有轻微至中等抑郁或焦虑症状的学生 , 还可以在系统的引导下通过完成每日任务、改善饮食和睡眠等缓解症状 , 增强自我康复能力 。
教练出场 “指导”学生获得幸福
营造健康积极的心理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 而身心健康的达成需要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达到平衡状态 。 为此 , 学校健康服务部打造了幸福教练项目 , 在教练的全程指导和陪伴下 , 学生可以设定目标 , 评价自身状态 , 学习并运用相关技能 。 该项目有若干主题 , 常见主题包括酒精与药物控制、社区与个人安全、饮食与睡眠、关系维系(包括亲友关系、朋友关系和亲密关系)等 , 学生也可以自主提出在学术、压力管理、身体机能等方面希望达到的目标或解决的问题 , 以之为幸福教练项目的主题 。
学生通过学校网站或手机软件进入“幸福教练”板块 , 在选择一位教练及项目主题后 , 需要完成简短的参与调查 。 除了填写专业、年级等信息外 , 学生还需阐述参与目的并简述身体状况(包括生理和心理) , 以便教练精准指导 。 通过后 , 学生可以查看并调整项目时间表 , 通常项目时间为一学期或一学年 , 教练每半个月会组织一对一面谈 , 了解学生当前状态及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 , 并给出意见和建议 。 “(该项目)更像是为学生找到一个值得信赖、可以倾诉的局外人 , 碰巧这位局外人专业精湛、知识宏博 。 ”厄内斯特教授表示 , 目前学校有15位幸福教练 , 为了满足“指导”学生获得幸福的需求 , 健康服务部要求教练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或研究生在读 , 并具有心理学、公共健康等相关专业背景 , 完成为期2个月的培训方可上岗 。
“尽管网络系统具备指导学生调整心理状态的作用 , 但人与人交流带来的体验是不可替代的 。 这也是学校打造‘幸福教练项目’的起因 。 ”厄内斯特教授表示 。
如何关注身边人?
除了心理咨询师、幸福教练等专业人士外 , 密西根大学倡导学生互助 , 鼓励学生帮助遇到困难甚至身处困境的同学 , “朋友、同学、室友是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最容易第一时间发现异动的人群 , 让学生掌握相关能力对防治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大有益处 。 ”幸福教练玛丽·乔·德斯普莱斯教授表示 , 她同时是健康服务部管理委员会成员 。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密西根大学历年健康思维研究调查结果 , 健康服务部专门开设了专题工作坊 , 指导学生识别心理问题以及帮助他人的恰当方法 。 除了前文提到的抑郁症征兆外 , 德斯普莱斯教授表示 , 如果学生发现同学或室友等变得孤僻、易怒、异常紧张 , 或对未来极端无望 , 开始大量饮酒甚至有自伤自残倾向 , “这时候需要警惕并及时介入” 。 在此阶段 , 健康服务部建议学生选择合适的时机 , 例如该同学在寝室独处时 , 以表达关心的问句 , 例如“我发现你最近几次没去上课 , 有什么麻烦吗?”“最近脸色不太好 , 是不是饮食不规律?”“你想找个人谈谈吗?我正好有时间”等开始交流 。 健康服务部表示 , 沟通的关键是让对方讲述而自己聆听 , 并避免采用“很吓人”“醉鬼”一类的批判性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