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坝的乡村之变

本文转自:昭通日报
白岩坝的乡村之变
文章图片
采访人员毛利涛张广玉通讯员杜梅文/图
1月12日 , 在冬日暖阳下 , 采访人员走进了彝良县两河镇大竹村白岩坝自然村 , 这里阡陌相通 , 不时有村民驾车出入 。 漫山遍野的方竹正在肆意生长 , 白墙青瓦的民居掩映在竹林间 , 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
白岩坝自然村 , 海拔1680米 , 距大竹村委会3公里 , 距彝良县城34公里 , 辖5个村民小组 , 土地总面积3.5平方公里 , 有村民289户1102人 。 白岩坝自然村由于背靠小草坝自然保护区 , 庆林公路直达小草坝 , 从而与龙安镇、小草坝镇形成了一个交通闭环 , 出行方便快捷 。
自彝良县委、县政府将白岩坝自然村列为美丽村庄建设后 , 两河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 , 以绿色生态为主线 , 以天麻、竹笋优势特色资源为依托 , 构建农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 提升农产品品质 , 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 , 建设美丽乡村 。
改出新环境
白岩坝的乡村之变】走进72岁老党员舒孝祥的家 , 两层楼房的外墙及房顶已经改造完成 , 青瓦白墙 , 很漂亮 。 房屋周边的破旧畜圈、临时搭建的柴房等都已经完全拆除 , 改建后的住房与畜圈都进行了规范化配套建设 , 整个家庭环境干净整洁 。 “现在改造后 , 我们的环境更漂亮了 , 生活也更方便了 , 等春节儿女们回家过年 , 我们准备将屋内进行改造 , 把卫生间、厨房等都改造出来 , 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像城里人一样 。 ”舒孝祥高兴地说 。
2022年 , 在两河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争取下 , 彝良县委、县政府将白岩坝自然村定为美丽村庄建设示范点 , 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 让其逐步成为小草坝景区的辐射区 , 从而带动村民走上农旅融合的发展之路 。 白岩坝自然村美丽村庄建设项目总投资348万元 , 涉及交通、住房改造、产业建设等3大类13个子项目 , 项目自2022年8月启动 。
为了让村民全力配合美丽村庄建设 , 两河镇党委、政府从各部门抽调14人组成业务专班 , 指导大竹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 , 采取“挂包帮”的方式推进项目建设 , 每位干部职工包保1—3户 , 从上门宣传动员、项目施工协调配合等方面进行帮扶 。 大竹村结合党员干部职工所做的前期工作 , 制定了“一户一策”的改造方案 , 然后按照方案实施项目建设 。
建设中 , 两河镇党委、政府充分尊重村“两委”及群众意见 , 由政府负责采购材料 , 村集体公司组织群众参与建设 , 充分吸纳本地富余劳动力进场务工 , 激活了群众的参与度 , 解决了群众就近务工难题 , 既充分尊重群众意愿 , 又可以让村民务工增收 。
“采笋子之前农活少 , 我就跟着施工队一起砌砖、盖瓦 , 每天能挣到240元 。 感谢政府把我们这里建设得这么好 , 房子看起来喜庆 , 群众的日子会更好 。 ”村民王天龙谈到村庄发生的变化 , 喜悦之情洋溢在脸上 。
“截至目前 , 白岩坝自然村计划提升改造的68户房屋整体改造已基本完成 , 产业公路9公里、采笋道4公里硬化已结束 , 覆盖186户837人 , 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即将投入使用 。 ”大竹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仝忠均介绍 。
同时 , 白岩坝自然村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 利用“一县一业”的天麻产业和县委、县政府出台的“4+N”及低效林改造等系列政策 , 不断巩固提高域内竹笋和天麻的产量及质量 。 截至2022年12月 , 白岩坝自然村年产鲜笋660吨 , 群众年收入达594万元;年产天麻120吨 , 群众年收入达480万元 。 利用帮扶单位产业帮扶项目资金203万元 , 筹建竹笋和天麻烘干初加工厂 , 初步实现产业配套设施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