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房颤患者抗凝“药”注意

老年房颤患者抗凝“药”注意】作者:北部战区总医院张岩、蒋延惠
心悸、胸闷、运动耐量下降…
这些都是房颤的主要临床表现
日常生活中遇到这些症状
您可要加以重视!
当然 , 也有一些心室率不快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无明显症状 , 它更像是一个“隐形杀手” , 常在体格检查或做心电图时发现 。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 房颤发病率逐年攀升 。 而年龄是导致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65岁及以上人群的房颤特称老年房颤 。 本文主要针对老年非瓣膜性房颤 。 对于老年房颤您知道多少 , 带着以下的“四问四答”来了解一下吧 。
老年房颤患者抗凝“药”注意
文章图片
老年人群相较于普通房颤患者有什么特点?
老年人群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用药对象 , 相比于普通的房颤患者有其自身的特点 。 老年房颤患者具有卒中风险更高、出血风险更高、肝肾功能减退、共病增加、合并用药数量增多、依从性更差等特点 。 此外 , 还包括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变化 , 老年人肾脏和肝脏清除率降低 , 脂溶性药物分布量增加 , 从而导致药物消除半衰期延长 。 因此 , 对老年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 , 选择最佳的抗凝药物及剂量尤为重要 。
哪些房颤患者需要抗凝治疗?
对于非瓣膜性房颤 , 根据CHA2DS2-VASc评分系统(见表1)预测脑卒中风险 , 男性评分≥2分、女性评分≥3分推荐抗凝治疗;评分为1分(除外女性性别得分)者 , 根据获益与风险衡量 , 可考虑采用口服抗凝药;评分为0分 , 无需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 。 根据HAS-BLED评分(见表2)进行出血风险评估 , 当评分≥3分时出血风险增加 。 但相关研究显示 , HAS-BLED评分高的患者使用抗凝药物临床获益仍然大于出血风险 , 提示不需要停用抗凝药 , 而应纠正可调节的出血危险因素 , 并积极监测出血风险 。 目前在临床实践中 , 高龄房颤老年患者脑卒中栓塞和出血风险均高 。 然而由于部分高龄老年患者存在多种疾病 , 长期卧床、一般功能状态差、自理能力明显下降等情况 , 这些问题使得医师和家属在做出抗凝决策前更为慎重 。 因而临床上抗凝率低 , 抗凝药物剂量使用不足是普遍现象 。
表1CHA2DS2-VASc评分
老年房颤患者抗凝“药”注意
文章图片
表2HAS-BLED评分
老年房颤患者抗凝“药”注意
文章图片
华法林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分别有哪些优缺点?
华法林与新型口服抗凝药各有利弊(见表3) 。 华法林的价格相对较低 , 肾功能不全患者可以服用 。 但治疗窗窄 , 疗效易受多种食物、药物影响 。 还需要定期监测INR , 动态调整用药剂量 。 相比之下 , 新型口服抗凝药无需监测INR , 不需频繁调整用药剂量 , 不易与食物、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 但价格相对较高 。
相关研究表明 , 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治疗中国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优于华法林 。 但有些情况下 , 需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 , 如对于瓣膜性房颤 , 出于安全性方面的考量 , 推荐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 。 还包括已经使用华法林的且INR在治疗范围65%以上者、置换机械性心脏瓣膜或严重二尖瓣狭窄的患者、无法承受DOACs治疗费用者、慢性严重肾脏疾病且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无法使用DOACs者(如使用蛋白酶抑剂的HIV患者 , 使用苯妥英钠等药物的癫痫患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