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房颤常见的6个问题,答疑解惑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 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 房颤在人群中总体发病率约1%~2% , 并随着年龄增高明显升高 , 80岁以上其发生率可高达13% 。
什么是房颤?
房颤是一种以快速、无序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 房颤在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P波消失 , 代之以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RR间期绝对不规则(房室传导存在时) 。 心房因无序电活动而失去有效收缩 , 且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呈现递减传导 , 造成极不规则心室律以及快速或缓慢心室率 , 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 心房内附壁血栓形成 。
根据房颤发作的持续时间将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 。
表1 心房颤动的临床分类和定义
答疑|房颤常见的6个问题,答疑解惑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房颤——潜伏的杀手
关于房颤筛查 , 我们需要搞懂这五个问题!
听过美人胚子 , 你可知道还有房颤胚子?
房颤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研究显示 , 多个临床危险因素(如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疾病、心衰、肥胖、呼吸睡眠暂停、心胸外科手术、吸烟、运动、饮酒、甲亢、脉压增大、家族史、基因变异等)、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左心室短轴缩短率降低、左心室壁厚度增加)、血清生物标志物(C反应蛋白、BNP)与房颤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 56%的房颤人群的成因可被1个以上的常见危险因子解释 。
【答疑|房颤常见的6个问题,答疑解惑】推荐阅读
睡眠频繁中断?小心房颤找上门
研究称工作压力大会增加房颤风险 , 医务人员赫然在列!
房颤先兆——Bayés综合征
房颤的药物治疗包括哪些方面?
治疗房颤的策略包括节律控制(复律及心律控制)和控制心室率策略同时联合抗凝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发生风险 。 药物治疗原则为:①满意控制心室率 , 保护心脏功能;②转复房颤 , 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③防止血栓栓塞事件发生;④阻止心房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 。
控制心室率的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洋地黄类及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 , 例如胺碘酮、索他洛尔 。 心室率控制的药物选择需考虑房颤症状的严重程度、血流动力学状态、是否伴有心衰和是否有潜在的诱因而进行综合判断 。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房颤转复窦律 , 或提高电复律的成功率 。 大多数阵发房颤在1 ~2 d内可自行转复 , 药物可加快转复速度 。 对于房颤发作持续时间7 d内的患者 , 药物复律有效 。 超过7 d很少自行转复 , 药物复律的有效性下降 。 目前用于房颤复律的主要药物是Ⅰc 类(氟卡尼、普罗帕酮)和Ⅲ类(胺碘酮、伊布利特、多非利特、维纳卡兰)抗心律失常药物 , 它们分别通过减慢传导速度和延长有效不应期使折返激动终止而达到房颤复律的目的 。 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实哪种药物更有效 。
国内临床常用于维持窦律的药物有胺碘酮、多非利特、普罗帕酮、索他洛尔、决奈达隆和β受体阻滞剂 。
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药物包括抗凝和抗血小板类 。 经典的抗凝药物是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 , 其在房颤患者脑卒中一级与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已得到多项临床研究肯定 。 NOAC有用药方法简单、大出血风险少等特点 。 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 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为静脉和皮下用药 , 一般用于华法林开始前或停用华法林期间的短期替代抗凝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