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佑|1636个病患孤儿的“诺亚方舟”( 三 )


第二天早上,孩子先醒过来,看到“妈妈”在旁边睡着了,一点点挪到床边上,用小手把李妈妈的外套拉过来,盖在她身上。其他护理员看到了这一幕,感动不已。
爱佑|1636个病患孤儿的“诺亚方舟”】 “小泉患有肾积水,不能多喝水,但巨结肠又需要喝水,否则大便拉不出来,因此喂水要十分精确。”为了这个孩子,李妈妈操碎了心。
“他有时很黏人,只喜欢我带。给他喂水果,他非要我吃一片,他自己才吃。有时也很懂得心疼人,看到我一个人照顾几个孩子忙不过来,就主动帮我去扔垃圾、搬凳子、拿消毒灯,那时他才刚满1岁。”
爱佑|1636个病患孤儿的“诺亚方舟”
文章插图
宝宝在养护妈妈的扶助下一步一步练习走路。
每个孩子进入“宝贝之家”,都要待到在上海的治疗结束才会走,而病情严重,需要反复治疗的孩子则会逗留很长一段时间,小泉就是这种情况。“小泉离开的时候已经21个月了,当时他的病已经全部治好,是个正常健康的孩子,而且幸运地找到了收养他的家庭。”
那天,李祟英亲手把孩子送到民政局,交到养父母手上。“孩子哭了几个小时,我当时没哭,等孩子一走,眼泪就止不住了。”小泉走后的大半年,她都觉得心里空空的缓不过来,直到现在回想起来,依然会觉得难受。后来,由于担心养护妈妈和孩子的感情太深,“宝贝之家”采取了轮换的方式,让“妈妈们”轮流照顾不同的孩子。
患儿康复回到当地福利院以后,有时福利院会发来照片,告知养护妈妈们孩子的近况,但有的孩子就再也没有见过了。
“每当看到孩子笑得很开心,喊我妈妈的时候,心里还是很欣慰的。”去年,上海“宝贝之家”救助了35个孩子,而李祟英带过的孩子累计已经超过100个。
“其实是孩子治愈了我们”
爱佑|1636个病患孤儿的“诺亚方舟”
文章插图
卧室的墙面是浅蓝色的,上面画着白色的云和飞机,木地板上放着白色的小床,温暖又清新。一个房间住3个孩子,年龄大一些的会主动照顾年龄小的,有的患儿刚进来时比较自卑,和同龄人一起生活后变得开朗起来。“有一位小哥哥刚来时卧床不能动,四五个弟弟妹妹每天都到哥哥床边陪他说话,慢慢地,小哥哥的病情好转起来。”
“其实是这些孩子在治愈我们。”爱佑新生项目经理刘晓曦说,“他们承受了着痛苦的手术和术后治疗,但每次治疗以后,都会忍着痛给我们阳光的笑脸。他们年龄很小,却懂得关心别人。他们从来不问爸爸妈妈,因为他们心里知道自己没有爸爸妈妈……”这些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孩子就像是一个个小天使,给了她阳光和力量。
“很多志愿者刚开始听说是病患孤儿,会觉得心里负担很重,但是来到这里,就发现这是一个很温暖地方。”刘晓曦说,在“宝贝之家”,志愿者和孩子们其实是互相帮助的,“这些孩子会给你很多正能量,让你变成一个很柔软的人。”
爱佑|1636个病患孤儿的“诺亚方舟”
文章插图
一位患儿被张敏抱在怀里。
“当初成立‘宝贝之家’就是因为放不下这些可怜的孩子,如果不去帮他们,就过不了心里的坎。”张敏还记得刚成立“宝贝之家”的时候,自己的孩子才3岁,现在孩子已经17岁了。她把对自己孩子的爱延续到了许许多多孩子身上。10年来,已有1636名病患孤儿在爱佑新生宝贝之家治愈病痛,重获新生。
“我觉得自己跟这些孩子有缘分,就算累,也能坚持下去。”李祟英说,现在她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工作了,有时忙起来,她两年才回去一次老家过年。相比起自己的孩子,她对这些病患孤儿付出的精力还要多。“这些孩子都是被父母遗弃的,又身患重病,很让人心疼”。在“宝贝之家”当护理员的工资不算高,经常有医院的家属给李祟英介绍保姆的工作。“我说我不出去,我会一直在这里做下去,因为我早就把这些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