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冠脉血管内的“黄金眼”——市中心医院OCT技术造福患者

“感谢市中心医院心内三的医生们,我现在感觉舒服多了。”近日,一位高龄患者出院时向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专家们表达了谢意。得益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指导,患者得到了及时而精准的处理,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除夕将至,78岁的刘老伯因突发胸痛从高城转诊至随州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在接到转诊通知后,导管室迅速筹备,患者到达龙门院区绕行急诊和CCU直入导管室。经过短暂询问病史后,患者除高龄、广泛前壁心梗心功能受损外,数年前因结石导致单肾萎缩,遗留肾功能不全。心血管内科三病区王能团队立即决定在无创呼吸机支持下,根据胸部CT结果选择指引导管到位完成血运重建,以缩短手术时间、快速开通血管、减少对比剂用量。指引导管完成造影后发现患者为左主干真分叉病变合并前降支开口到中段弥漫病变,血流严重受阻,中远端完全闭塞,且血管合并明显钙化。高龄左主干病变、钙化长病变再次提高了手术操作的难度和风险,且增加了术后血栓事件的发生。心血管内科三病区王能团队立即决定使用光学相干成像导管(OCT)指导下的血运重建,高分辨率快速成像的OCT导管是心脏介入医师的第三只眼,确保了左主干支架的膨胀、贴壁良好,降低术后血栓事件风险。在完成前降支到左主干CROSSOVER及回旋支对吻扩张后,OCT检查提示支架全程膨胀良好,前降支支架贴壁良好,支架面积达15.62mm2。因患者左主干固有最大内径达5.7mm,即使使用最大尺寸的后扩张球囊亦无法使主干内支架完全贴壁,团队决定使用国际上先进的3D-QFR技术评价左主干到前降支及回旋支血流储备,经过测量回旋支QFR达到0.93,前降支0.96,避免了在回旋支植入分支支架的操作。术后患者经过7天的精心治疗顺利康复出院。
近几年来,冠状动脉检查由单纯冠状动脉造影进展为冠脉造影与功能影像学、腔内影像学相结合。随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已常规开展冠脉功能学检查,近期又开展了冠脉腔内OCT+QFR的融合应用技术,标志着市中心医院冠脉介入技术迈入精准治疗新时代,将为更多的冠心病患者带来福音,心血管内科三病区也将继续以专业的技术、贴心的服务造福更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一、OCT是什么?
OCT,又叫光学干涉断层成像技术,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影像学技术,分辨率可达到10微米(1毫米等于1000微米), 俗称光学活检,是诊断冠心病新的“金标准”。OCT检测是将一条头端带光学透镜的成像导管放在冠脉血管里,通过高速旋转回撤,不到3秒钟就可以帮我们诊断清楚血管里面的结构和斑块性质,就像直接把眼睛放进血管里看一样,整个诊断过程非常安全可靠。
二、OCT的作用是什么?
虽然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常用有效的方法,但它只是一个二维平面图像,没法让我们了解血管里面发生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OCT极大的弥补了冠脉造影的不足,可以识别包括正常血管、脂质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血栓、夹层和内膜撕裂,以及其他血管内病理影像,如薄纤维帽易损斑块、巨噬细胞、血管壁微血管通道等一些在造影和其他检查工具无法或不能清晰看到的血管病理改变。其作用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支架术前:揭示冠脉斑块的形态和性质,区分钙化、纤维及脂质斑块,发现易损斑块,鉴别红、白血栓,精确选择支架尺寸;
2、支架术中:观察支架即时贴壁,发现急性血栓、内膜撕裂和斑块脱垂;
3、支架术后:随访了解支架内皮修复,内膜增生,晚期血栓形成及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吸收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