疙瘩|反复头晕眩晕?脑科医生:不一定是脑子有问题,病根有可能在耳朵( 三 )


其次,耳石是怎么引发眩晕的症状的?
医学上通常认为是嵴帽或半规管沉石,该理论认为椭圆囊囊斑上的耳石因上述种种原因而脱落,因解剖位置的缘故多沉积于半规管中。头位变化致使耳石碎片在半规管中受重力作用而移动。因其比内耳迷路淋巴比重大,产生“拔塞效应”,使壶腹嵴发生移位,刺激前庭神经,从而产生眩晕。

疙瘩|反复头晕眩晕?脑科医生:不一定是脑子有问题,病根有可能在耳朵
文章插图
如上图,这个像蜗牛的东西就是前庭耳蜗器官,那几个半圆形的管状结构就是“半规管”,管子的根部有膨大,就是“椭圆囊”和“球囊”,半规管和球囊、椭圆囊是想通的,里面充满了液体—内耳淋巴液。正常情况下耳石就应该在两个囊的某个位置,并像碎果仁一样粘在一层冻胶样结构的表层,当种种原因耳石跑到了半规管等它们不该去的地方,就会引发症状。
以上部分给医生看没有问题,而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的人,根本无法理解。为了让大家方便理解,作者翻查资料,总结为“油瓶盐疙瘩说”,不足之处请指正。(疾病机制方面的问题比较复杂,此段非兴趣浓厚者请跳过,直接看治疗方法。)

疙瘩|反复头晕眩晕?脑科医生:不一定是脑子有问题,病根有可能在耳朵
文章插图
打个比方,耳石在半规管(见上图)里移动就像是盐疙瘩掉到了油瓶里,头部位置的改变,就像是把油瓶上下倒转,里面的盐疙瘩就随着在油瓶里游走,它在移动的过程中,特别是到达瓶颈较细的位置时影响了油的正常的流动方向和速度(类似于注射器往里推或者往外拔——所谓的“拔塞效应”),进而影响到了油瓶里某个特殊部位(姑且认为是瓶塞的内表面)的压力而使瓶塞移动,引起症状。当盐疙瘩到达瓶底或瓶口不再移动时,影响因素解除,眩晕的症状也就明显缓解或消失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这类病人一般都是在起床,躺下或翻身的时候发生眩晕,但症状一般只是持续几秒钟,几十秒的原因了。
当然还有一种耳石症(嵴帽型),相当于盐疙瘩被系在瓶塞的内表面上(耳石粘在了半规管根部的嵴帽上了),当油瓶倒放的时候,大家安然无事,当上下倒转时,盐疙瘩对瓶塞产生持续的牵拉刺激,导致眩晕短时间内不能解除,除非你再把油瓶翻过来是这种牵拉消失。这就是一些病人在往某一侧翻身时会持续的眩晕,必须翻回来才能缓解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站立或向侧方转头(扭脸)并不引发症状,病人甚至能安全的开车,因为油瓶没有倒置,盐疙瘩还在瓶底没有动。

疙瘩|反复头晕眩晕?脑科医生:不一定是脑子有问题,病根有可能在耳朵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盐疙瘩影响油的流动也得具备条件,那就是它得足够大。正常情况下,内耳里存在为数不少的游离耳石,但并不引起症状,因为它们不够大。就像是注射器里的活塞一样,只有它足够的大,和注射器的内管壁形成了一定的密封性,才能很好的推注或抽吸,如果太小了,这个作用就微弱了。当然如果太大了,耳石也就跑不到半规管里了。
为什么用盐疙瘩来打比方,因为BPPV是个“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如果真是这个病,相当一部分病人就是不做任何治疗,若干天后也会缓解。为什么呢?因为,盐疙瘩在油里面会融化!
耳石症/BPPV的治疗
1.耳石复位。耳石症的复位治疗,是这个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把脱离岗位的耳石通过一定顺序的头部的转动(主要是带动内耳器官的转动)而把引起症状的耳石移出半规管或嵴帽,重新回到椭圆囊等结构内,从根本上解除引起症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