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性|年轻人,你的耳朵还好吗

客观性|年轻人,你的耳朵还好吗
文章插图
2021年3月2日,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中学,医务人员在给学生们讲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视觉中国供图
年纪轻轻耳鸣不止,整宿地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早上起来头晕目眩,站起来就想吐,吃了东西也不见好转——年轻人,该好好照顾你的耳朵了。今年的3月3日是第二十三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
耳鸣引发因素多,习惯良好可预防
27岁的黎海(化名)最近的生活被工作填满,夜晚、周末都难得休息,更要命的是,周末两天楼上装修打电钻,可谓震耳欲聋。周一上班,虽说不用再听电钻声,但电钻声还是从他的耳朵里“钻”了起来。即使独处也仿佛身在闹市,深夜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黎海被耳鸣折磨得苦不堪言。忍无可忍,他走进医院,经检查被诊断为主观性耳鸣。
有“主观”就有“客观”,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助理、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副主任陈伟告诉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根据性质进行分类,耳鸣可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主观性耳鸣,即耳鸣是一种主观感受,在无声源环境中,仅患者自己能听到耳鸣声,通常由器质性病变或神经反射性病变引起。而所谓的客观性耳鸣,则是不但患者自己能听到耳鸣,别人也能听到耳鸣,又称“他觉性耳鸣”,耳鸣声通常为“咔哒咔哒”或与脉搏一致的“嗡嗡”声。
引起客观性耳鸣的常见原因包括耳咽管异常开放、下颌关节病、肌肉痉挛等。有的患者可以通过吞咽或咽部的肌肉运动来控制这类耳鸣。在陈伟接诊的耳鸣患者中,客观性耳鸣患者仅占约10%。“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把小听管的一端放到患者的耳道里,密闭好,然后另一端放在我的耳道里,在安静的环境下我就也能听到耳鸣声。”陈伟进一步解释说。
若根据耳鸣的时间进行分类,耳鸣则又可分为急性耳鸣和慢性耳鸣。急性耳鸣为3个月以内持续发生的耳鸣,慢性耳鸣则为持续发生超过6个月的耳鸣。
陈伟介绍,耳鸣可发生于儿童,但随着年龄增长,耳鸣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在50-60岁患者中最常见。“无论老年人、年轻人还是小孩子,都可能发生耳鸣。人正常状态下也会发生耳鸣,比如用手捂住耳朵或者以侧卧位躺下耳朵接触枕头时,就能听到耳朵里有‘嗡嗡’声,而一松手或一翻身,耳鸣就消失了。又比如,当我们走进一间密封较好的房间内,耳内会听到‘嗡嗡’声,这种被称为生理性耳鸣。生理性耳鸣一般持续时间较短。”陈伟说。
可引发耳鸣的因素多种多样,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做以尽量减少耳鸣的发生呢?陈伟首先提到了耳机的使用。“现在好多年轻人耳朵上总是塞着耳机,走在街上,为了听得清楚,不自觉地就把声音调到很大来压过外界的噪声,如果长时间如此的话,肯定会对听力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听力还挺好,但是偶尔有耳鸣发生,这实际上就是一个预警,它在告诉你,应该注意爱护你的耳朵了。”陈伟建议,使用耳机时音量最好不要超过80分贝,使用时间也不宜太长,头戴式耳机相比入耳式耳机,对耳朵更加“友好”。
此外,健康、规律的作息和清淡的饮食同样利于减少耳鸣。“熬夜导致睡眠不好,可能会引起耳鸣,耳鸣反过来又会加重失眠,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压力大或者焦虑也会引发耳鸣,要尽量避免。另外饮食上,要少吃刺激性和高盐、高糖、高油的食物,身体整体的状况好了,耳朵出现问题的风险自然也就小了。”陈伟说,如果只是偶尔耳鸣或断断续续耳鸣,可以认为是一种生理现象,无需过度担心。但如果耳鸣不止,且已经影响到了情绪、学习、工作和生活,那就应到正规医院去检查,求助于专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