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广东中医药说到“神曲”|“神曲”,还能改善食欲促进消化?

本文转自:广东中医药
说到“神曲” , 有人可能想到了著名诗人但丁的著名诗篇 , 也有人想到了广场舞上的“神曲” 。 那中药的“神曲”到底是什么呢?
现在人们的食物种类多样 , 美食难以抵挡 , 积食消化不良常有发生 , 男女老少都可能会遇到 , 消食药成了很多人的家庭常备品 , 中药里的“神曲” , 比如保和丸、大山楂丸等 , 关注成分的人会发现这两个中成药里都有一个很熟悉的词“神曲” 。
本文转自:广东中医药说到“神曲”|“神曲”,还能改善食欲促进消化?
文章图片
中药里的“曲”一般特指发酵型中药 。
早在商周时期 , 人们就发现发霉的谷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化为酒 , 这是由于霉菌将谷物中的淀粉分解为糖 , 而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又能将糖转化为酒 , 于是人们利用谷物培养有益的微生物用于酿酒 , 也用于制药 。 唐代 , 《药性论》首次将曲作为药名 。
神曲 , 《本草纲目》第二十五卷“神曲”项下记载:“昔人用曲 , 多是造酒之曲 。 后医乃造神曲 , 专以供药 , 力更胜之 。 盖取诸神聚会之日造之 , 故得神名 。 ”同时古人制药相当的讲究 , 时间必须选在农历六月初六且又是六种药材 。 是以面粉作为基础与杏仁泥、赤小豆粉 , 再加以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等自然汁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 。 使干湿适宜 , 做成块状放进竹筐中 , 复以麻叶或楮叶 , 保温发酵一周 , 待长出黄色菌丝时 , 取出切成小块 , 晒干而成 , 故又名六曲、六神曲 。
神曲属曲类中药 , 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的薯蓣丸方 , 历代医家根据不同的临床效用配伍使用 , 衍生出众多品种 , 包括六神曲、半夏曲、建曲、三余神曲、老范志万应神曲、广东神曲和漳州神曲等 。
曲类中药既可直接供病人服用 , 又可作为原料生产中成药 。 其中使用较多的有六神曲和广东神曲等 。 虽然它们同名为“神曲” , 但实际是不同的药 。
本文转自:广东中医药说到“神曲”|“神曲”,还能改善食欲促进消化?
文章图片

“同名异药”之配方不同
广东神曲源起六神曲 , 但配伍更大 , 适用人群更广 。
六神曲之名始载于《药性论》:得源于其由青蒿、辣蓼、苍耳草、赤小豆、苦杏仁、面粉6种原料药经天然发酵加工而成的中药曲剂 。
广东神曲始于1710年福建省陈飞鹏存仁堂 , 当时称为建神曲或神曲 , 是六神曲的加味方 , 在六神曲的处方基础上加入紫苏、荆芥、防风、羌活、厚朴、白术、木香、陈皮、广藿香等六十二味药物制成 。 1999年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九册 。

“同名异药”之功效不同
广东神曲更适用于湿热环境的暑湿食滞诸证 。
六神曲健脾和胃 , 消食调中 , 用于脾胃虚弱 , 饮食停滞 , 胸痞腹胀 , 呕吐泻痢 , 小儿食积 。 它可以帮助消化 , 而且在改善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方面 , 都有一定的效果 , 但不是很强 。 另外六神曲对脾阴虚、胃火盛者不宜用;能落胎 , 孕妇宜少食 。 在临床应用中必须注意 。
广东神曲则是祛风消滞 , 健胃和中 。 用于感冒发热 , 食滞 , 呕吐 , 泄泻 。 由于广东神曲较六神曲在原料中多了紫苏叶、荆芥、薄荷、柴胡、防风、羌活等解表药和泽泻、茯苓、猪苓、车前子等利水渗湿药 , 经合理配伍 , 具有解表祛湿的功效 , 诸药合用 , 共奏祛风解表 , 消食化积 , 解暑化湿 , 健脾和中之效 。 除可用于饮食积滞、呕吐泄泻外 , 还可用于暑湿感冒 。
相比于六神曲 , 广东神曲能凸显出其更适用于湿热气候环境下的暑湿食滞诸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