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双减”之下,教师迎来职业生涯“拐点”

作业|“双减”之下,教师迎来职业生涯“拐点”
文章图片

3月15日 , 合肥市幸福路小学学生在药剂老师的指导下识别中药材 , 学习人体穴位 。 当日 , 学校开展“感受中医魅力 弘扬传统文化”课后服务课堂 , 同学们听药剂老师讲解中医药知识 , 通过触摸、闻味来识别中草药、了解人体穴位 , 感受中医药独特魅力 。蒋娟娟/摄
作业|“双减”之下,教师迎来职业生涯“拐点”
文章图片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 , 安徽省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数学老师夏菁也难得追起了热播大剧《人世间》 。 这部追溯中国百姓50年生活史的影视作品 , 让年过五旬的她收获了热泪盈眶的情感共鸣 。
当年师范毕业 , 夏菁服从分配 , 在合肥最偏远的村小坚守了整整9年 , 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学生 , 后来调入城区的名校 , 在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进程中 , 逐步成长为资深的教学名师 。 一路走来 , 夏菁身上折射出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坚韧品质与奉献精神 。
《人世间》也被视作一部改革史 , 在其中能真切感受到改革给个体带来的洗礼与阵痛 。 不仅是对夏菁这样临近退休的老教师来说 , 包括新入职的95后教师 , “双减”无疑是教师群体必须面对的职业生涯“拐点” 。 减少了作业和考试 , 这书到底该怎么教 , 才能确保减负增效?这是他们终将面对的一道时代考题 。
离开了大量的作业和考试 , 是不是真的不会教书了?
“双减”政策出台倒逼着教育教学改革加快进程、走向纵深 , 作为改革的关键实践者 , 教师只有自我变革 , 才能突破职业发展的瓶颈 , 顺利转型 。
正如采访中一位教师所言:“双减”的焦点不仅在学生身上 , 也在教师身上 。
2021年9月 , 95后童玉顺利通过合肥市“入编”考试 , 成为公办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 , 在此之前她有过两年的代课教师经历 。 对她来说 , “双减”是正式的职业生涯起点 , 也是教育观形成的“拐点” 。
“过去 , 大量的作业、考试就像一条‘隐形’的鞭子 , 老师就是这么教的 , 我们也是这么学过来的 , 都习以为常了 。 ”童玉坦言 , “入职学习双减政策的那一刻 , 真的懵了 , 猛然意识到 , 考试排名、留堂之类的做法已经不能再用了 。 ”
童玉原以为 , 两年的代课经验会让她轻车熟路地走上职业轨道 , 现在她意识到 , “要想站稳讲台 , 真的很难” 。
在“双减”实施之初 , 面对身边有些茫然的同事 , 淮河路第三小学校长李霞这样反问:“如果离开了大量的作业和考试 , 我们是不是真的不会教书了?”
不少教师开始主动检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规律之间的差距 , 一时间围绕教育理论的读书分享活动骤然升温 。 就连夏菁也学着年轻人 , 在手机上收听教育名家魏书生的讲座 。 这一轮集体“充电” , 无疑是在为接下来的改革厘定方向 , 也在为下一次的跃起“深蹲蓄能” 。
“教师的角色已经从‘传输者’向‘引导者’‘陪伴者’转变 , 如果还停留在‘包办’学生学习的观念上 , 只能无路可走 。 ”李霞说 , 大家逐渐形成共识 , 过去的教法已经行不通了 , “双减”就是要减去知识的重复灌输与枯燥练习 , 在有效的课堂教学和作业中 , 聚焦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核心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 。
在童玉看来 , 现在想着职称、评奖之类的事还有些远 , 首要之务就是把新的部编语文教材吃透 , 把书教好 。 她想尽办法创新教学手段 , 在课堂上引入视频材料 , 激发学生的兴趣 , 早上带着学生一起晨读 , 抽查字词 , 巩固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