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科学健身 多受益少受伤( 二 )


宋女士热爱健身、风雨不误 。 每周 , 她最少会上四次训练课 , 其中一次是舞蹈课 , 主要是为了放松身心 , 保证身体灵活性 , 享受艺术与美;两到三节力量课 , 锻炼爆发力 , 有学员用智能手表监测 , 一节课消耗热量约700卡;一到两节综合有氧课 , 是比较枯燥的高强度训练 。 因为身体基数小 , 她不会增加很多有氧训练 , 而更喜欢抽空上踏板课 , “高阶踏板又锻炼身体、又训练头脑 , 但是非常有趣味性 , 喜欢踏板课的人会深度沉迷 , 从中获得成就感” 。 她说 , 健身带给人最大的好处 , 未必是外形上有多么明显的改变 , 而是心情和情绪的改善 。 健身让人注意力集中、心无旁骛 , 完全摆脱现实生活的束缚 , 达到忘我解压的理想状态 。
目标:为健康改变生活方式
近七成受访者可以负担去健身房或其他专业场馆健身的日常开支 , 约三成受访者表示不愿意支付健身开支;近八成受访者有过健身经验 , 两成多受访者缺乏健身经验;但在有健身经验的人群中 , 又有两成多人没能长期坚持 , 七成多能够坚持超过半年 。
在“为什么而健身”的问题上 , 健身者的回答集中在——
【目标|科学健身 多受益少受伤】图2
相较而言 , 只有三成(31.33%)受访者是出于改变生活方式的目的而去健身的 。 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大众健身指导教研室副主任肖来鹏在接受本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公众普遍缺少稳定的健身习惯 , 缺乏长远、科学的健身规划 , 相反却有着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 , 这就导致很多人生病、发胖、身体机能老化后才忙着投入健身 。 把健身作为一种应对问题的临时措施 , 会导致一部分人对自身身体素质缺乏了解 , 盲目跟风斗勇 , 大大增加运动损伤的可能性;而很多中老年人由于知识匮乏、准备不足 , 又惯于相信自己的经验 , 不仅做不到科学健身 , 还会不断犯错 , 给身体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 , 往往让健身变成“伤身” 。 肖来鹏副主任建议:大家要把健身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 , 让它长期陪伴着你 , 健康的体魄就不会离你而去 。
现象:热身和伤病易被忽略
在健身人群中 , 58.67%的人在运动前坚持进行热身活动 , 三成人偶尔热身 , 11.33%的人几乎不进行任何热身活动;对于健身的动作是否准确到位 , 是否可能带来运动损伤 , 是否有针对性地训练了相应肌肉群等问题 , 半数人表示了解不多 , 近三成人比较了解 , 而完全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人各占一成 。
受访者认为导致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包括:
图3
一旦遭遇运动伤害 , 34.29%的人会去就医或接受康复治疗 , 65.71%的人不选择就医 。 如果只是身体不适或者轻微伤痛 , 三成受访者会自己冷敷或者热敷 , 两成受访者会选择使用家用按摩仪按摩或者再观察一段时间 。
在健身活动中 , 受访者发现自己和身边亲友最常遇到的问题包括:无法长期坚持、机构跑路带来经济损失、成效不明显等 。 也有两成多受访者表示 , 基本没有遇到任何问题 。
专家分析:科学健身引领美好生活
天津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大众健身指导教研室副主任肖来鹏分析指出:目前 , 在大众健身领域主要存在主、客观两方面的问题 。
在主观方面 , 人们尚未清醒地意识到健身并非医疗手段 , 而是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手段 。 只有长期坚持科学的健身活动 , 形成稳定的习惯 , 成为生活方式 , 才能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 如果过度追求运动的成绩和结果 , 导致人体超负荷运动 , 就会引起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 进而影响工作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