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白天坐诊晚上拍视频,百万粉丝的网红医生也有流量焦虑:知识付费总比带货强( 二 )


以抖音为例 。 2021年3月 , 抖音官方发布了《关于抖音医疗内容管理规则的说明》 , 规定仅允许公立二级以上医院、公立三甲医院自营科室、国家级学会协会及下属一级专科学会省级分会(部分单位)、医疗媒体等机构进行认证 。 公立三甲医院(副)院长、科室(副)主任、主治医师及以上专家等个人进行认证 。 此范围之外的机构和个人暂不支持认证 。
上述规则出台后 , 抖音收紧了医疗品类的平台认证和内容审核规则 。 抖音的“医生”相关用户搜索页面显示 , 目前 , 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知名医院的医生 , 是抖音医学大V的主流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薄世宁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大家好 , 我是薄世宁 , 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危重医学科医生 , 也就是ICU医生 。 ”在发布的第一条视频里 , 薄世宁如此说道 。
薄世宁的表达能力强 , 十分擅长讲故事 , 他也很喜欢以讲故事的形式分享在工作中遇到的案例 。 按照他的说法 , 要用普罗大众听得懂的语言做科普 , “和伪科学争夺粉丝” 。
和很多千篇一律的科普内容不同 , 薄世宁的文案带有明显的“精雕细琢”的痕迹 。 他告诉时代财经 , 他非常喜欢琢磨讲故事的技巧 , 在看电影解说时 , 也会思考其中是否有值得借鉴的叙述方式 。
在他的亲自操刀下 , 发生在ICU里的故事一改常人印象中的残酷和压抑 , 总显得格外温情 , 常见的医学知识科普也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
“比如说 , 人出血会导致血压变低 ,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知识 。 我会将它解读为 , 这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 , 每个人体细胞都在为保护人体而努力 , 进而延伸至我们不要害怕眼前的辛苦困难 , 想想你的细胞还在这么努力这么艰难地保护你 。 以一种不同的角度来解释一个道理 , 我觉得这就是个好作品 。 ”薄世宁对时代财经说 。
从2019年底至今 , 薄世宁全网的累计粉丝量约400万 , 其中仅抖音粉丝就有250万 , 共计发布了400余条视频 , 累积获赞量超过1700万 , 平均每条视频点赞量接近4万 。 在相对垂直的医疗健康类博主里 , 这是很不错的成绩 。
案例分享同样是王健作品的重要主题 。 出诊时 , 他会在经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录下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案例 , 剪辑成视频发布 。 “比起简单的口播 , 粉丝更喜欢实实在在的案例 , 案例更能建立起粉丝对你的信任感 。 ”王健对时代财经表示 。
逃不掉的流量焦虑
作为内容生产者 , 医生们同样难逃流量的裹挟 。
王健在疫情期间涨粉速度很快 , 但随着疫情的发展趋于平稳 , 目前各平台对医疗的扶持热度下降 。 王健对时代财经坦言 , 自己也会有流量焦虑 , “辛辛苦苦做的东西到最后没人看 , 肯定是会影响心情的” 。
薄世宁则干脆不给自己制定流量KPI 。 “因为我觉得实现不了 , 我最近就在掉粉 。 ”他对时代财经说 。
虽然都明白“接地气”的科普内容更容易获取高流量 , 但三甲医院的医生们仍然有着自己的“专业包袱” 。
由于工作忙碌 , 薄世宁特意聘请了助手来负责拍摄、剪辑工作 , 但从选题到文案构思 , 他仍然亲力亲为 。 “关注你的人越多 , 你对内容的把控就要更严谨 , 你不能出错啊!”薄世宁对内容的那根弦绷得很紧 , “你得给粉丝最好的东西 。 ”
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 , 王健则选择将账号的运营工作交给专业团队打理 。 “自媒体的赛道太宽了 , 同质化竞争又很严重 。 医学类内容可能是为数不多的拥有护城河的自媒体赛道 。 ”在医生运营方面从业经验丰富的喻勇对时代财经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