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白天坐诊晚上拍视频,百万粉丝的网红医生也有流量焦虑:知识付费总比带货强( 三 )


虽然有了运营团队 , 但王健仍然坚持将内容的主导权把握在自己的手里 。 每个视频在发布前 , 都需要经过王健的亲自把关确认 , 以保证科普内容的正确性 。 一名负责王健视频拍摄、剪辑的团队成员告诉时代财经:“王健老师确实特别严格 , 即使是非常细小的偏差 , 也会指出来 。 ”
在王健看来 , 运营公司的员工大部分都是非医学专业出身 , 做出来的内容往往无法达到医生的期望 。 “高质量的内容一定是由医生主导做出来的 , 除非运营公司非常专业 , 且有充足的资金投入 , 招聘大量医学人员 , 但这一点99%的公司都做不到 。 ”
不爱直播带货
在社交平台上坚持做了两年博主 , 薄世宁至今没有收益 。 目前 , 他的账号运营成本仍然由自己承担 。
但如何变现是迟早都要考虑的问题 。
“你早晚还是要有 , 否则运营不下去的 。 你要持续地输出高质量的内容 , 你必须要有经济支撑 。 没有经济支撑的话 , 你也很难说你这个号做得好 , 能够持续给观众提供很好的内容 。 我觉得这是必须要考虑的 。 ”薄世宁对时代财经表示 。
目前 , 网红医生主要有4种商业化形式 , 分别是电商导购、知识付费、导诊付费和直播打赏 。 其中 , 只有电商导购 , 即所谓的推广、带货 , 是最常用的变现方式 。
虽然粉丝数量庞大 , 但鲜有医生愿意选择带货 。
新榜研究院发布的《2020短视频平台医生KOL生态分析报告》显示 , 医生直播带货尚处于萌芽期 , 受限于繁忙工作 , 仅3成医生有过直播行为 , 且直播内容以讲解疾病知识和科普用药为主 , 仅有15.1%的医生在直播中有过带货行为 。
一名负责品牌媒介投放的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 , 与其他类型的达人、网红相比 , 医生推广、带货的数据并不算好 。 “同样的数据 , 医生的投放成本会是普通达人的两倍 。 尽管如此 , 保健品、部分护肤品、化妆品等品牌方还是很需要和医生合作 , 因为医生更具有权威性 , 在消费者眼里 , 医生背书的可信度更高 。 ”
虽然品牌热衷向医生大V抛出橄榄枝 , 但真正愿意接推广的医生并不多 。 “他们会有比较多的顾虑 , 担心给品牌背书有风险 。 ”上述媒介投放人士告诉时代财经 。
对于MCN来说 , 变现关系到生死存亡 。 喻勇向时代财经坦言 , 目前公司的营收压力不小 , 每月的人工、场地、设备等支出合计需要10万元左右 。 但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 他对旗下医生接商务合作的态度依然十分谨慎 。
喻勇指出 , 医生推广、带货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合规 。 处方药、械字号产品都是禁区 , 不允许打广告 , 就连保健品产品的合作 , 都需要慎之又慎 。
“我们最多只能去科普、不会刻意推荐粉丝使用某种产品 。 本来医生身份就比较敏感 , 如果再非常强硬地去植入带货 , 不仅会没有效果 , 还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 我们不能损害公立医院、医生的权威性 。 ”喻勇对时代财经说 。
流量变现出路在哪里?
比起“网红” , 这些坐拥百万粉丝的医生们更愿意以“科普者”自居 , 对于流量变现的思考也不仅局限于推广、带货 。
在薄世宁的设想里 , 知识付费将是未来他最主要的变现方式 。 事实上 , 在成为抖音红人之前 , 薄世宁就已经在知名知识服务APP“得到”上进行医疗科普 。 他的课程《医学通识50讲》订阅人数已经达到13万人 , 是“得到”上最受欢迎的医学课程之一 。
“知识付费是医生群体最好的最理想的变现方式 , 我个人觉得我更适合知识付费 。 ”薄世宁对时代财经说 , “好的知识、好的内容 , 总会有受众愿意买单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