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体内有疾,走路便知?提醒:若走路出现6个姿势,可能是疾病先兆( 二 )


而脑部结构也在步行速度不同的人群中出现差异 。 研究显示 , 步行速度和脑容量、平均大脑皮层厚度呈现出正比的关系 , 而这几个指标都被认为和认知能力相关 。

2022年发表在《Alzheimer's&Dementia(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也证明了这点 , 走路速度慢的人 , 较易患上痴呆症 , 死亡风险也会更高 。

那么 , 这是否就意味着 , 走路快的人就一定更健康长寿?
英国莱斯特国立卫生研究院莱斯特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曾将17.5万名中老年人纳入研究 , 通过对比他们的走路习惯 , 来分析对预期寿命的影响 。
结果发现 , 在各种体重状态下 , 走路快的参与者都有着更长的预期寿命(女性为86.7-87.8岁 , 男性为85.2-86.8岁) , 而走路慢的人预期寿命都相对较短 , 其中体重过轻且走路速度较慢的参与者预期寿命最低(女性为72.4岁 , 男性为64.8岁) , 相差了快15-20岁 。

虽然但是 , 该研究还是缺乏一定严谨性 , 没有考虑到参与者的寿命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或环境影响 , 因此该研究只能作为参考 , 不能证明步行速度与寿命长短有直接相关性 。
但不管怎么说 , 走路快的人确实可能拥有更好的健康状态 , 因步行速度快可促进血液循环 , 提高氧气摄入 , 改善心肺功能及脑部血液供应 , 从而让人获得更好的认知能力和健康状况 。

不过走路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很多人认为走路健康 , 应该越多越好 , 甚至有人喜欢在社交平台比步数 。


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卫生》上一项涵盖15个国家近5万人的分析发现 , 每天走路步数与死亡风险相关 。 随着步数的增加 , 死亡风险逐渐降低 , 然后趋于平稳 , 但多走并不意味着死亡风险会进一步降低 。
【疾病|体内有疾,走路便知?提醒:若走路出现6个姿势,可能是疾病先兆】而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而言 , 这种平衡更是发生在不同的步数值上: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 , 走路速度越快或越有利于健康 。
发表在《JAMA Neurology(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和《JAMA Internal Medicine(美国医学会内科杂志)》的两项研究结果表明 , 每天累计步行10000步 , 走路强度更高或走路速度更快可给健康带来更大的益处 , 包括降低心血管疾病、痴呆症、癌症和死亡的风险 。

《2023版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也指出 , 日行万步中 , 可获益的每天最低运动量是7000~8000步 , 其中至少应有3000步是快走(>100步/分钟) 。


正确的走路姿势可以锻炼核心肌群、改善关节功能、避免肌肉酸痛 , 减轻身体疲劳和延缓关节退化 。
①抬头挺胸
走路时要抬高头 , 下巴向前伸 , 目视前方 , 两个肩膀向后舒展 , 不要耸肩 , 上身保持挺直 , 不要前倾或后倾 。

②脚跟先着地
踏出前脚时 , 应脚跟先着地 , 将身体重心落在脚跟上 , 然后感受身体重心从脚跟“滚转”至脚尖 。
③手臂自然摆动
走路时 , 手臂也要跟着脚步一起前后自然摆动 , 肘部呈微屈的姿势 。

④脚步向前迈
走路时 , 脚步要稳定且自然地向正前方迈 。 走路速度因人而异 , 除了锻炼需求 , 以80米/分钟为宜 。
长期用错误的方法走路 , 不仅会让体态变差 , 还会造成关节劳损 , 甚至影响健康 。
因此 , 为了健康着想 , 平时除了要多走路外 , 还需要多留意走路姿势和走路速度 , 掌握正确的走路方法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