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亦有道 稻渔种养如何一田双收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网
稻亦有道 稻渔种养如何一田双收
文章图片
近年来 , 我市各地不断推出与稻渔种养相关的节庆活动 ,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 图为在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举行的“千人稻田浑水摸鱼”活动现场 。 (资料图片)通讯员向晓秋摄/视觉重庆
稻亦有道 稻渔种养如何一田双收】核心提示
上周举行的重庆市稻渔综合养殖发展座谈会传出消息 ,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大力推进稻渔种养产业发展 , 力争2025年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20万亩 。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 我市开始逐步推广“稻田养鱼” , 它与再生稻、稻田半旱式免耕术在当时被誉为重庆“农业三绝” 。
如今 , “稻田养鱼”已发展出稻田养鳅、稻田养蟹、稻田养虾、稻田养鳖等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 它具有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绿色生态等特点 , 成为全国主推的农业绿色发展模式 。
时至今日 , 我市宜渔稻田面积约有375万亩 , 然而去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仅为36.1万亩 , 利用了不到十分之一 。
眼下正值春耕播种的关键时节 , 各地正在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生产 。 如何让重庆稻渔综合种养再续“农业三绝”美誉?重庆日报采访人员近日进行了调查采访 。
稻亦有道 稻渔种养如何一田双收
文章图片
掌握了稻蟹种养技术后 , 滕文强的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 并发展了稻田养鳖等多种综合种养模式 。 (受访者供图)
4月14日 , 潼南区崇龛镇临江村 。
在重庆稻梦空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稻渔种养基地 , 业主滕文强正在检查大闸蟹的生长情况 。 他捞起一笼蟹苗 , 指甲盖大小的大闸蟹在笼中灵活爬窜 。
“六次拜师学艺 , 我才学会稻田养蟹 。 ”他说 。
稻田综合种养 , 既要会种也要会养 , 高技术的要求不仅让滕文强“碰壁” , 也是我市稻渔综合种养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
会种还得会养
2016年 , 滕文强放弃在重庆主城的农机产品销售工作 , 回到家乡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 “大闸蟹能清杂草 , 吃害虫 , 改水质 , 稻田同时也为它们提供安全的生长环境 , 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生长 , 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 发展前景广阔 。 ”滕文强说 。
看到了稻渔综合种养能带来的效益 , 但对于怎么种怎么养 , 滕文强是摸着石头过河 。
在稻米品种的选择上 , 滕文强挑选了抗性好、产量高的“宜香优2115”水稻品种进行种植 。 在投入蟹苗后 , 他想着给脱壳的蟹苗消毒、补钙 , 便在稻田里撒入生石灰 。
这一撒 , 稻田里绝大部分蟹苗死了 , 经济损失近20万元 。
“大闸蟹从幼苗到成熟要蜕五次壳 , 等到过了蜕壳高峰期后 , 才能用少量生石灰水进行消毒、补钙 。 ”大闸蟹养殖专家聂绍祥向他解释 。
滕文强第一次找到聂绍祥 , 想拜他为师 , 但被拒绝 , “核心技术不外传 。 ”聂绍祥说 。
一个月内 , 滕文强先后六次登门 。 被滕文强的诚意和坚持打动 , 聂绍祥最终同意收他为徒 , 将大闸蟹养殖技术、管理方法、独家饲料配方等关键点逐一教给了滕文强 。
2017年 , 滕文强就尝了收获的喜悦:40亩稻蟹种养基地收获大米2万斤、大闸蟹1000斤 。 如今 , 滕文强的基地规模已有586亩 , 发展了稻田养蟹、稻田养虾、稻田养鱼、稻田养鳖等多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
为让更多稻渔综合种养业主接受“名师”指导 , 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依托重庆市水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组建了稻渔综合种养创新工作组 ,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 , 开展技术创新与指导服务 。 目前 , 团队已开展50余次技术指导服务 。